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丁心栓、宋星男 通讯员 刘俊、李硕、邹雪萍)荆山南麓,襄阳市最南端的南漳县巡检镇。
(资料图片)
历史上,关于和氏璧的故事一直被人传颂;而今,在巡检镇,关于“信义老哥”,借款20多万元赔偿200多农户的故事,也人人称颂。前不久,他先后获得了“襄阳好人”“南漳好人”“美丽巡检人”等荣誉。
他叫王修德,今年64岁,南漳县巡检镇小漳河村的一个普通村民,被乡亲们称为“巡检信义哥”。
晴天霹雳,供应商提供劣质石膏粉后跑路
“这些收据,是给每一户赔付的凭证,这些年我一直在珍藏着……”3月7日,在南漳县巡检镇小漳河村组织的道德讲堂上,王修德拿出一大摞纸条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历。
王修德曾是当地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他在巡检当地做农资生意,因信誉好,乡亲们都愿意找他买农资。
2005年,巡检当地兴起种蘑菇,王修德销售农户们所需的石膏粉。为了考察商家,他四处奔波,查看各项检测报告。
之后,王修德进了一批产自宜昌远安的石膏粉。该石膏粉一袋售价0.02元,增加蘑菇袋营养效果,得到了农户的一致认可。
2005年5月中旬,王修德正在店内整理货品时,几个村民跑进店内称:“这批石膏粉有问题!把我们蘑菇‘烧’死了!”
当时,那批石膏粉总售价3000多元,卖给了230多个农户。王修德立即前往宜昌远安“讨说法”,可供应商已“跑路”。
“一袋石膏粉不值几个钱,但蘑菇却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王修德迅速报案,并全力协助民警办案。
案件发生后,和王修德一样的几家经销商曾多次联系他说,公安部门已立案,大家都不赔偿。但王修德却说:“别人赔不赔,我不管,我赔。”
更让人意外的是,王修德不仅赔,还全额赔偿农户的损失。
“老王卖给大家的石膏粉一袋两分钱,他以种植出的蘑菇价进行赔付。”村干部王帝介绍,以一袋石膏粉为例,王修德赔付1.12元,高出石膏粉售价56倍。
产品是别人生产的,生产厂家被绳之以法了,可以和自己撇清关系,为什么要选择赔付农户?面对记者的疑问,王修德随口而出:“做人,不能失了信。”
不过,王修德统计农户损失了解到,当时要赔付20多万元。
“当时家里只有2万,剩余的全部是向亲戚朋友借的钱。”王修德说,虽然许多人说他傻,当让他欣慰的是,妻子认可他的做法。
“不给农户一个交代,我们一辈子都良心不安。”王修德的妻子杨光芬说,“别人可以不赔,可以跑,但我们做不到。就算跑了,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这里,以后怎么有脸回来?”
饱经磨难,连续七年没买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双袜子
在当时,20万元意味着什么?村民王大爷说,当年,在乡下盖一栋漂亮的二层小楼,所有的费用不超过5万元。王修德说,每年的农资店盈利也就几千元。
借了的钱总是要还的。杨光芬说,特别是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内,夫妻俩整宿整宿睡不着,每天都在想着从哪里能挣来钱。
回忆起往事,杨光芬把头扭向一边,长长地出了口气,其中辛酸苦辣,五味杂陈般涌上来。当时家里的三个孩,老大老二正读大学,老三在读高中,都是正花钱的时候。
听说贩卖鱼能赚钱,王修德和妻子商量,由妻子守店,他则骑摩托车到70公里外的远安县买鱼到南漳县巡检当地卖。
每天凌晨3点,王修德就起床前往远安,买了鱼之后就骑上摩托往回赶,到了巡检已经是上午9点。
“每天两趟,每一趟能赚30块。”杨光芬说,为了尽快还钱,王修德上午卖完鱼,下午再继续去远安进货。
以往,农资店的化肥从外地运回来之后,王修德都会请人帮忙卸货。为了省钱,夫妻俩自己卸货。一大车有几十吨的货,夫妻俩从中午忙到半夜,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但王修德却乐观地说:“力气是奴才,去了还会来。”
次日凌晨,驮着疲惫的身体,王修德再次骑上摩托车去外地买鱼。
甚至为了还钱,王修德还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在工地上做小工。“只要能赚钱还债,我都做。”王修德说。
2012年,当把最后一笔债务还了之后,王修德带着妻子到了南漳县城,专门给杨光芬买了一身新衣服,“还债的这七年,没有给妻子买过一件新衣服,甚至连袜子没买过一双。”
得偿所愿,要是连最基本的信誉都没了,那生意也做不久
这些年,关于赔偿的那件事,王修德给小漳河周边的农户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随后的这些年,原本受损的农户不但经常光顾王修德的店铺买农资,还逢人就说:“老王,做生意要得,是个诚信人。”
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失信于人。如今,那段艰难的历程终于过去了,特别是还债时乡亲们的宽容和爱护,让他备受感动。
王修德说,这份情意他会永远记住。
更重要的是,在多年的还债中,王修德多了一层理解。“信誉本来就是做人的根本,要是连最基本的信誉都没了,那生意也做不久。”
王修德夫妇信义之举也深深地影响着子女们。
2021年7月的一天,王修德的小儿媳在自家超市的柜台上,发现了一个顾客遗落的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有70多万元的票据和2万多元现金。
看到这一情景,小儿媳专门打电话给王修德,请公公帮忙寻找失主。也正因如此,王修德先后被评为“襄阳好人”“南漳好人”“美丽巡检人”等荣誉。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Xinhua Commentary: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njects fresh energy into human development-每日信息
-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启航 当前观点
- 美联储紧急贷款飙升至新纪录 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天天微资讯
- 美国2021年孕产妇死亡率再次上升 非裔情况最严重
- 美国两日内发生第四起火车脱轨事故:21节车厢倾覆 部分车厢裂开
-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数字化转型和移动支付令人印象深刻
- 【环球速看料】文明的坐标·洋主播探馆丨香料也能当药材?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 全力保供农资 各地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当前消息
- 全球连线|中华文化的“青春力量”:迷“国剧”,传唱“中国腔”
- 动态焦点:全球连线|中华文化的“青春力量”:爱“国学”,传诵“中国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