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在“栽下梧桐树 引回‘金凤凰’”一文提到,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农村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需要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大显身手。当前正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把人力资源放在首要位置,健全人才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强教育培训,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各地要下大力气狠抓人才振兴,在人才的育、引、留等方面做足真功夫,汇聚人才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全面培训在“育”字上“下功夫”,挖掘“新农人”。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需要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人民日报记者报道里提到的周高粱,积极参与乡村人才培训,靠着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高粱家庭农场种的粮食成了面粉厂的“香饽饽”,最终入选区委组织部评定的乡土实用人才库,还被评为区里的“十佳致富带头人”。找准关键点,建立健全人才库,完善乡土人才孵化培育链条,让“新农人”多点“唱主角”的机会,从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讲,要通过高等教育定向培养、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产业基地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培养本土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保障、乡村社会治理和农业农村科技等人才。要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要紧盯电商赛道,积极培育孵化多元化、结构化、素质高、能力强的电商创业人才队伍,为新经济业态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拓宽渠道在“引”字上“做文章”,召唤“主力军”。“良禽择木而栖”,要畅通连接线,全面盘活城乡两端人才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科教文卫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赋能。譬如,在湖北房县,先后举办两届“院士领衔·农医联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由邓子新院士牵头,6名院士、127名专家教授携科创项目、科研团队与房县开展深度对接,达成技术合作协议11项,落地产学研项目20个,引进了华中神农中药材研究中心暨药光互补融合乡村振兴发展项目等,不仅带动了产业,还扩大了就业。深度挖掘乡贤资源,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吸引优秀人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此外,还要健全人才兴农强农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在进修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健全人才兴农强农的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就能更好实现“筑巢引得群雁归”,最大程度地焕发乡村振兴的潜力。
贴心服务在“留”字上“动真格”,锻造“先锋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因此,高校要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有创新的青年人才,锻造一支支素质能力过硬的“先锋军”。文章中的王大强,通过招募来到泗水创业,参与打造研学基地,农耕文化、田园文化、非遗传统文化体验吸引来不少游客,乡亲们家门口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那么有了人才,如何能留住人才?落实“双向”“双引”“双招”激励政策,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给予人才相应的发挥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福利待遇。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行“人才安居”工程,整合资源为人才及其家属、子女提供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全链式”便利,提高各类人才在乡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才结构性报酬制度,在考核、晋升中为人才留出宽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尽情释放才能,让其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归属感与获得感,让已经引来的人才留得下,让更多观望的人才愿意来。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要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培养好“一懂两爱”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培养一批爱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不断汇聚人才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稿源:荆楚网
作者:白艳红(十堰房县)
责编:袁莉莉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