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通讯员施宏)郑和宝船模型、缂丝机、记里鼓车……这些中国古代天文、航海、造纸、印刷等领域的发明发现,武汉市民触手可及。近日起至5月初,由中国科学技术馆策展,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汉科学技术馆、武汉市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以及武汉市关爱协会承办的“中国古代科技之光”展在武汉科技馆一楼专题展厅开展,80多件(套)展品为市民铺陈一幅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科技画卷。
展览通过文物复制品、模型、实物、图文介绍和现场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方式,围绕天文、指南针与航海、造纸术、印刷术、纺织刺绣、机械发明六大领域的发明和发现,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我们早就想来科技馆看看,刚好碰到‘中国古代科技之光’展览开展,太幸运啦!”来自黄陂一中前川校区的高一学生冯云浩是一个“历史迷”,看到专题展厅展示了这么多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呼震撼。
置于展厅中心的“郑和宝船模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我读过很多次,今天看到船只模型,感觉它就像一幢浮在水面上的楼房,是我国古代先进造船技术的凝结。”同为黄陂一中前川校区的翟恺之表示,观看模型、聆听讲解让他了解到,郑和的宝船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船体结构设置水密隔舱,提高了抗沉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在郑和宝船附近,还有一个工艺精密,雕刻着繁复龙纹的“奇怪展品”——简仪。它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可以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简仪于1276年创制,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本次展出的是现存于紫金山天文台的明正统二年至七年(1437-1442年)制造的简仪的复制品。”展厅讲解员介绍。
武汉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呈现了众多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和能工巧匠的发明与巧思,他们非凡的发明和发现,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预示着一个新的、激烈竞争时代的到来。曾经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我们一步步努力前行,一代代继续奋斗。”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