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国家邮政局等12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依法落实各部门职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寄递安全综合治理,为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寄递业生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筑牢坚固之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邮政快递业呈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至1105.8亿件,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邮政快递业连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在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在即时配送等寄递类新业态高速发展的背后,打击整治违法寄递禁寄物品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寄递渠道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人货分散、隐蔽性强等特点,加之一线收寄员对部分禁寄物品识别性不强、专业性不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采取“互联网+寄递”相结合方式非法实施毒品贩运、枪支弹药走私、危化品流通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这给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发展和谐秩序、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增添了不小的压力。为此,全面推进寄递安全问题综合治理,亟需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久久为功,方能维护寄递渠道畅通,保障邮政快递业平稳畅通有序运行。
针对利用寄递渠道从事违法犯罪等行为,有关执法监督管理部门要主动出击、担当作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寄递市场大环境生态。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即时配送业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补齐短板、堵住漏洞,严厉打击利用即时配送、寄递物流平台寄送新型毒品、倒卖消费者信息牟取暴利等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公安、邮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推动打击涉寄递渠道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畅通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渠道,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对于寄递企业而言,全面加强“人、物、技”一体化寄递渠道安全同样不可或缺。既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员工寄递安全各项制度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和一线员工的辨识禁寄物品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也要配置智能安检机、毒品快检设备,严格执行开箱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制度。还要升级视频监控联网、安检机联网等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寄递安全和生产安全情况,推广使用隐私面单。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确保行业生产安全、寄递渠道安全。
此外,广大消费者也应参与到寄递安全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中来,网络购物时,不盲目购买,仔细甄别、严格防范。如果收到冒充快递企业发的短信,或者接到电话自称是快递员并准确报出本人在快递单上留下的个人信息,要求下载软件并转账,用于所谓理赔、解除借贷关系、刷单等情形时,要有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对于个人留存的寄递信息泄露,被违法犯罪分子用于“刷单”、电诈等行为,即时报警处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这对统筹推进邮政快递业寄递安全提出了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要求。以本次《意见》出台为契机,常态联动、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综合治理,在打击涉寄递渠道违法犯罪行为上劲头不松、力度不减、震慑常在,我们就一定能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夯基垒台,也定能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俊峰(湖北孝感)
责编:丁楚风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