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我家的红色记忆|刀放头上不胆寒,刘绍南宁死不屈写下《壮烈歌》
2021-05-10 00:30:45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肖莎

“爷爷牺牲时,我父亲还没有出生。”在洪湖市戴家场镇刘绍南烈士居住的老屋前,烈士的孙子刘胜向极目新闻记者讲述,爷爷一回到家乡就首先把自己的田产全部分给农民,因为他相信,先有大家才有小家,先有国家富强,才有个人小家的安稳。

刘绍南烈士曾居住的老屋

洪湖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无数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曾在这里发生,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洪湖地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洪湖革命斗争的先行者刘绍南,别名刘自棠,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戴家场土地沟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4年考入武汉中华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10日,刘绍南等率领共产党员和农民群众共300余人,在戴家场发动“中秋”武装暴动。1928年夏,红十六师挺进湘西,刘绍南留守洪湖,由于叛徒告密,在召开党的秘密会议时被捕。面对敌人非人酷刑的折磨,刘绍南威武不屈,先后写下《答敌人审问》和《壮烈歌》,慷慨就义时,年仅25岁。

刘绍南烈士

把自己的田产全部分给农民

“爷爷小的时候颖悟过人,刻苦好学,立志做‘水泊梁山’式的农民英雄。”刘胜说。

当时,监利县三官殿附近有一劣坤刘斗生,倚仗权势公然强占当地侯姓人家一块湖面,侯姓人家于无奈之际,听说沔阳戴家场有个刘绍南爱管“闲事”,遂托人请刘绍南为他们状告刘斗生。

戴家场秋收武装暴动时使用的旗帜

刘绍南先以自己的名义给刘斗生写了一封长信,晓以利害,其文言辞激烈,咄咄逼人又不失鼎切。刘斗生看信后,感到刘绍南商有雄才,不可小视。更疑其乃侯氏后台,只得将侵占的湖面“完整归赵”。此事,使刘绍南在沔南地方上小有名气,饮卷“小英雄”。

虽出身地主家庭,刘绍南自幼同情民众疾苦,曾撰写《蠹虫录》,揭露湖霸涂大渭、刘斗生仗势强占民田的罪行。1920年,刘绍南考入董必武、陈潭秋等创办的共进中学,求学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接受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我家祖上拥有大量田产。”刘胜说,爷爷从武汉回到家乡时,做通了长辈的工作,将家里的所有田产全被分给了农民,得到贫苦人民的拥护。

打响洪湖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在洪湖戴家场秋收暴动纪念碑前,刘胜向记者介绍了爷爷的革命历程。

1926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刘绍南回家乡发动和领导工农革命运动,先后任中共沔阳县委委员、沔南区委书记、沔阳县临时县委书记等职。

戴家场秋收武装暴动是使用的武器

1927年9月10日夜晚,刘绍南率领起义农民,一举攻破戴家场土豪乡绅“涂老五”的涂家大院,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戴家场秋收武装暴动,打响了鄂中地区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拉开了红旗漫卷湘鄂西的序幕,

并组建了洪湖地区土地革命时期的第一个革命基层政权组织——戴家场乡农民协会。随后,刘绍南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

1928年夏,国民党勾结当地大土匪李伯岩等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实行“清乡”,洪湖革命遭受严重损失。为粉碎敌人反革命“清乡”计划,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刘绍南先后在监利的渡口和北口等地召开党的秘密会议,商讨对策。7月10日深夜,刘绍南在家乡陈家垸召集30多名党员秘密商讨时,不料被叛徒告密,遭敌围捕。

农民陈新弟珍藏抬过刘绍南的竹床

刘绍南掩护其他20余位党员安全转移后,正欲冲出重围,不幸遭受枪伤,被敌人抓获。天刚亮,敌人拖着昏迷不醒的刘绍南回戴家场,一路上都流着鲜血,农民陈新弟见了,极为悲痛,便将自家的竹床拿出来,劝敌人把伤势很重的刘绍南抬回戴家场。

宁死不屈写下《壮烈歌》

“无论坐老虎凳、滚钉板,还是用高官厚禄引诱他,爷爷都始终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理念信仰,始终不动摇,直至牺牲。”刘胜深情地说。

被捕后,李伯岩摆酒劝降,刘绍南不为所动,“我刘绍南身为共产党员,相信共产主义必胜!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要我投降,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也办不到,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舅父严尤斋端出金银劝刘绍南孝父母、明礼仪,刘绍南怒斥道,“这沾满血的臭钱我分文不要!”

李伯岩见状,勃然大怒,将刘绍南捆绑吊打,并用上“滚钉板”、“上“老虎凳”等酷刑。

刘绍南被打昏醒后,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纸,奋笔疾书写下了《回答敌人审问》:“大丈夫,要革命,为工农,谋幸福,粉身碎骨也肯为。忠党美名万古垂”的壮丽诗篇!

洪湖戴家场秋收暴动纪念碑

李伯岩见酷刑不能使刘绍南屈服,便将刘绍南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刘绍南康慨激昂,“乡亲们,请记住:共产党一定会胜利,反动派一定会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说完,高唱起自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铡刀下,不变节……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

临刑前,敌人企图以他的妻子正怀有身孕、父母年过半百劝降刘绍南,被刘绍南严词拒绝。

1928年7月23日晚,灭绝人性的李伯岩,残忍地将刘绍南杀害,并将尸体剁成八块,分悬于戴家场街市木桥之上,年仅25岁的刘绍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乡亲们无不饮泪痛泣,悲愤欲绝。

关键词: 我家 红色 记忆 头上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