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阳新荆头山农场推行“一种两收”模式 每亩可产粮食2000斤以上
2021-05-09 01:31:00 来源:荆楚网

育秧大棚。(通讯员供图)

机插秧苗。(通讯员供图)

插好的秧苗。(通讯员供图)

湖北省“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奖牌和荣誉证书。(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永胜)5月8日,阳新县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场农机合作社50个育秧大棚内,水稻育秧盘已被工人整齐捆起,以备下次育秧所用。该合作社水稻育秧除了为场内的再生稻和虾稻连作等2500亩双效益项目提供水稻移栽秧苗外,如今又延伸辐射到场外的大冶、军垦等地的双效益领域。目前,场内场外共有1.2万亩双效益面积共享合作社的服务。

荆头山农场农工以种植太湖糯为主,近年来,该场鼓励合作社带头推进乡村振兴,连续打出“双效”牌,推广种植再生稻和虾稻连作。再生稻头季收割后,可利用稻桩重新发苗再生长穗,多收一季,这种“一种两收”模式,每亩可产粮食2000斤以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吨粮田”,效益比种植太湖糯倍增。

3年前,该场鼓励农工推广虾稻连作,农工都知道“螃蟹”好吃却不知从何下口。农场党委为了解决农工后顾之忧,从虾池修建、技术服务,再到水稻育秧和移栽等实行全程服务。农工张德军上年收获龙虾后,又种了一季水稻,30来亩虾稻连作双效益纯收入10多万元。他介绍,虾稻连作比种植太湖糯,每亩效益要翻好几翻。

水稻育秧是保障双效益项目顺利生产的重要环节,合作社核心成员6人多方筹措资金97万元,在该场牧羊湖二队占地30亩,修建了50个育秧大棚。随后,合作社又添置了播种机和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同时吸收45名拥有农机的成员进合作社,由此壮大合作社规模,耕、种、收、播等农机应有尽有,双效益农户因此可以享受到合作社全方位服务。

4月下旬,荆头山农场农机合作社兵分两路,一头忙着给场内再生稻种植户机插秧苗,另一头将再生稻早稻秧苗运到场外种植户田间地头,让外地种植户省心。军垦农场农工雷小明,是全国种粮大户,在他收到早稻秧苗时说道,合作社育秧精准化,苗好又送秧到稻田,这比从远地购秧要省心外,费用也低了不少。

目前,合作社培育的垦两优801、香两优S6、尤香海丝等品种再生稻秧苗,已全部进田安家,6600亩移栽秧苗正茁壮成长。

接下来,合作社正为第二季农田育秧做准备。合作社负责人陈平介绍,50个大棚一年可育3季水稻秧苗,第一季育再生稻、第二季育中稻、第三季育虾稻,全年可为1.2万亩水稻提供秧苗。8月份,大棚完成3季水稻育秧后,又转种大棚蔬菜。合作社一棚两用,土地利用率被充分发挥出来。

精心服务农业,4月份,合作社从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联合会捧回了湖北省“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奖牌和荣誉证书。

关键词: 阳新 头山 农场 推行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