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10时,浏阳市西湖山路边的树林里突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随后灌木丛被拨开,有人猫着身子钻出来。还不止一个,只见这一行人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提着篮子,满头都是树灰和草屑。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有居民感到疑惑。原来他们是淮川街道城西社区的食品安全志愿者,为预防春季有人因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志愿者“先下手为强”,将西湖山上山沿线的蘑菇都铲除干净。同时,为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志愿者还沿线分发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手册,倡导居民“不管有毒没毒,野生蘑菇都莫吃”。
消除安全隐患
志愿者沿西湖山铲除蘑菇
3月22日,缠绵了一段时间的春雨暂时告别,西湖山上的空气清新而湿润,老火车站路和严家冲路前往西湖山的登山路两旁,地面上、树根处冒出了许多蘑菇,有的伸手就能摘到。
“担心有市民摘回家煮汤喝。”城西社区食安志愿者罗庆龙说,蘑菇是近段时间冒出来的,社区巡逻队在巡逻时发现不少登山的市民对这些蘑菇很感兴趣,这给大家敲响了安全警钟。
近年来误食毒蘑菇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让大家对食用野生蘑菇敬而远之,但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上山采蘑菇的经历,有蘑菇“情怀”。“大多数市民无法准确区分有毒和无毒蘑菇,就怕市民有这种采蘑菇吃的‘情怀’,从而发生食品安全意外。”罗庆龙说。
春季蘑菇开始冒头后,城西社区食安志愿者就定期前往西湖山,他们带着铲子、篮子沿路铲除近处的蘑菇。罗庆龙从长满青苔的树根处摘下一朵纤细小伞状的白色蘑菇,现场讲起了食品安全知识,“这种蘑菇有毒,统称为‘白毒伞’,如果误食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这个是什么?”有市民好奇,从树上摘了一朵黄色透明的蘑菇,其形状有点像木耳。志愿者连忙制止,表示不能确定的蘑菇应都当做“毒蘑菇”对待。记者发现采摘下来的一些蘑菇像是可食用的“茶树菇”,便拍了照片发朋友圈问能不能食用,结果网友们都劝诫不要吃。
普及食安知识
收集蘑菇到幼儿园现场讲解
短短一个小时,食安志愿者已经在两条上山道上铲除了不少蘑菇,一些树干上、草丛中的蘑菇也被采摘一空。不管有毒没毒,收集起来的部分蘑菇,志愿者自有用处。
上午11时,食安志愿者带着一篮子蘑菇前往小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看到有抱着孩子出来游玩的市民,志愿者就会借机上前和他们聊聊蘑菇。
为了让孩子们系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食安志愿者还前往辖区的阳光博爱幼儿园,将采集的蘑菇一一摆出来,给孩子们科普蘑菇的相关知识,并提醒孩子们在山上采摘的蘑菇很可能有毒,不宜食用。“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山上看到野生蘑菇,能不能吃呀?”听到志愿者的提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不能吃!”
此外,食安志愿者还经常劝导市民尤其是住在西湖山下的市民,不要食用采摘的野生蘑菇,并前往街道的门店,发放食品安全手册,宣传春季食用蘑菇的禁忌。经常有市民到浏阳河河滩休闲垂钓,河岸边有些地方也会长蘑菇,担心有市民随手采了给鱼汤提鲜,志愿者则会反复和他们说,岸边的蘑菇不要采、不能吃。
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素娟介绍,社区还将组织志愿者前往酒店、饭店,推广食品安全知识,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方面确保居民们“舌尖上的安全”。
科普一下
肉眼难以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切记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
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湖南常见毒蘑菇中毒防治手册(第三版)》显示,我国常见野生菌有4000余种,其中毒蘑菇有480余种,多种毒蘑菇和食用菇形态极其相似,菌类专家都很难用肉眼辨认,毒蘑菇民间鉴定方法一般不靠谱。因此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市民应在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蘑菇,不要随意购买路边来路不明的蘑菇。一旦误食野生毒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送医。(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玲 彭红霞)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