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提交了题为《减少娱乐流量明星霸屏现象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大会发言,建议适当减少纯娱乐栏目的比重和时间,同时增加对重大科技事件和优秀科技人员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技明星在媒体上频频出彩。提升科技宣传力度,让科技明星获得更多关注,有助于增加人民群众接受科技知识的机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这其中,科技宣传方式也应与时俱进,更具趣味性、更接地气。
科技宣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的“输入式”科技宣传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各种娱乐文化内容井喷式增长的互联网环境。国宝也会“说话”,纪录片超级“下饭”,从某种程度上说,内容生产者需要比以往“脑洞”更大,更了解受众心理,才能脱颖而出。
近年来,无论是bilibili的创作博主“毕导THU”“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还是活跃于各大短视频平台的“中科院物理所”,它们的作品都在年轻人群体中获得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它们的共通点是:将二次元表情包和新近社会热点融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解读,使观众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精神的放松。比如,“毕导THU”每一期视频的创意都来自于生活常见的现象,借助科学研究的方式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辅之以网络流行元素,从而制造出一种喜剧效果,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还能体会到科学的奇妙。可见,科学知识不一定是枯燥的,也可以生动有趣;认真学习不是必须死记硬背,也可以寓教于乐。提升科技宣传力度,借助民间力量非常重要,只有牢牢扎根于大地,才能播撒科学的种子,让传统印象中晦涩难懂的知识产生吸引力,在人们心中萌发兴趣的枝芽。
但是,社会内容创作者及各大媒体也应意识到,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是进行科技宣传的前提。科技宣传借鉴娱乐节目的表现方式不代表科学节目要为了流量而沦为无底线的“低级娱乐”,而是要将科学家精神、严谨治学态度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融合,从而让更多普通人了解科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不少科普内容虽然看上去轻松有趣,但背后离不开内容创作者做的大量功课。不仅要利用大众传媒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并认识到科学的奇妙,更要将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学精神植入每个人的内心。
中国正逐步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创新型科技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科技宣传要在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同时,要“接地气”,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里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爱上科学,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步。
稿源:荆楚网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作者:常浩宇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