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唐日宪
风景如画的浏阳河畔,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杨花。这里有一条湾湾的小河,河水日夜向南流,穿越山谷田野和村庄,流向那远方,也流淌在我的脑海里。
又是一年清明到,家乡芦花河总在我眼帘浮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回故乡扫墓,从花炮之乡浏阳市大瑶镇驱车五六公里,很快就到了唐家湾关口。碧水桥畔,千年古樟,几人合抱之木,直冲云霄。山谷的风,吹来春天的味道。呼吸着山清水秀景色中的花草清香,还有田野春耕犁地泥巴的味道。我仿佛又回到童年。那条弯弯的山村小道,那一群背着书包,提着午饭的小伙伴们,蹦蹦跳跳,追追闹闹,去三里外的杨花小学上学。
行走碧绿小道,沿芦花河而上,两岸青山,田野蛙鸣。山谷的风吹来树木的香,那是山泉与森林的清气。芦花河源自杨花老桂的群山峻岭,源自青草牙祭山谷,只有芦花河自己清楚,在历史长河的日落日出,流过了千万年时光。我把目光投向远处,思想抵达遥不可及的空灵。我看见芦花河从大山走来,一刻不停,穿越外婆家的金刚頭、醴陵南桥、白兔潭,滔滔流向绿水湘江,汇入八百里洞庭湖,融入滚滚万里长江,奔腾融入浩瀚的海洋。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出家乡山水灿烂夺目的新貌,近年来,乡村振兴,风生水起,日新月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高山有机蔬菜基地项目进驻,民宿乡愁体验方兴未艾,吸引着江西和长株潭观光游客慕名而来。
春雷击鼓,春风吹响振兴乡村经济的号角,家乡将依托青山绿水、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科学整合花炮文化产业,历史厚重的花炮博物馆、花炮鼻祖李畋庙、佛教九龙寺、早已成网红打卡景点。打造一条集花炮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家乡经济腾飞如虎添翼,正朝着勇创三湘首富镇,争当全国排头兵的目标奋进。
我寻思着,芦花河像有思想的人类,也有过面临大自然暴风雨和冰雪严寒的抗争与洗礼。河水是有灵性的,它痴痴地在风中呓语,诉说过往的荣耀与忧伤,还有期待。不息的河流永远向前。我静坐在河坝上,追忆妈妈曾经在这里挑水,浆洗和守候时光。如今,妈妈去了天国,老屋已成废墟。但是回忆永驻,岸边的芦花与百草与人是芦花河永恒的陪伴,安静地依偎着河。看着我面前的景物,动与不动就这样构成了一个深情的画面,无不是生命在各自言说自己的心思。即便不能相互对话,但我渴望和它们产生最内在的交流。这种交流或许就是我想要的、追寻的、最着迷的地方。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与万物息息相关,同等齐一。人,必须去掉贪心和妄想,将本性中不应该有的东西去掉,时时以良心作主,以慈悲智慧之心来待人处世。苏东坡说“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也好,“浓抹”也罢,芦花河都接受过、经历过。这是哲学的,还是思考的。一条河的命运,也是沿河人的生命之源。每一条江河都属于它自己,还应该是人类。
我想,祭祀先祖,缅怀先烈,感恩先辈,传承血脉,继往开来,这也是心灵的净化。不论明日将遭遇怎样的生命浓淡,家乡的芦花河将依然生生不息,流淌着美好,欢唱出新时代的旋律。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