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在接受人民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加大技术研发,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加快推动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多能互补,实现多种能源耦合发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既要发挥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要符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走向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同时也要适应当今科技发展、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刘吉臻表示,该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最基本特征是要符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目标,具体到电力行业,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葛世荣看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8个字在新型能源体系里很重要,它们的顺序也更重要。首先要考虑我国能源安全,再兼顾环境安全。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再确定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所承担的保供比例。
对于煤炭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吉臻认为,这些年,中央多次给出了明确的定位,要先立后破,社会对煤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路径共识度也越来越高。要认识到我国基本的国情和资源禀赋,也要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历史进程和阶段性。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了7亿千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超过全国煤电装机。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占全社会用电量近60%的是煤电。
“目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发挥着主导作用。就发电量而言,尽管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很大,但发电量并不大。”刘吉臻表示,为保障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目前,煤炭支撑性、压舱石作用不能动摇。要采取措施加快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无论是煤炭开采应用,还是燃煤发电技术更加高效、清洁,再加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要减少煤炭应用总量,用最小量煤炭支撑更大规模新能源发展。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煤炭一定要和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要实现多元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电力系统也要走向灵活、智能。”刘吉臻强调,我国最终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产业结构要实现革命性变革,经济GDP增长不再依赖能源支撑。二是科学技术要有颠覆性突破。三是全社会能源、消费、文化与生态发生变革。用户侧要从目前的源随荷动逐渐过渡到供需互动,最后实现荷随源动,要树立电源至上,实现社会能源消费方式的变革。
葛世荣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新型能源体系是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多元协同体系,包括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融合,非化石能源里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其他能源融合,核心是安全,兼顾低碳,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提高能效、降低能耗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方面。尽管202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但仍比世界平均能耗水平高50%,如果我国单位GDP能耗可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就会下降很多。因此,节能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涵之一。
“不能把新型能源体系单纯的认为是能源生产体系,应该包括用能体系、节能体系。”葛世荣说,新型能源体系首要任务是保证能源安全,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节能等技术,使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可以清洁低碳发展。
以技术创新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数据显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2022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煤炭消费量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6.2%。
“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某种能源品种的比例占到50%以上,它就是一种战略性能源。”葛世荣强调,据测算,一吨标准煤大概有2.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我国而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非常重要。
刘吉臻表示,我国燃煤发电的目标是安全、高效、清洁。当前,我国燃煤发电装备和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逐步实现了国产化自主化,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很多技术也走到了世界前列。
比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度电煤耗等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节能减排效益巨大。同时,二次再热、超净排放、CCUS等技术在燃煤火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记者梳理,“十三五”以来,我国推动了大型燃煤电站的清洁化改造,煤电机组排放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不到全社会总量的10%,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尤其是大型燃煤电厂的粉尘、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已经是超低排放,有些燃煤电厂比燃气电厂的排放还要低,但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还没解决。”葛世荣说,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的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要改变固态燃烧这一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采取颠覆性技术,进行技术变革,比如发展地下煤层原位采油、采气等。
“在煤制气领域,目前主要是煤炭开采出来后,实施地面煤气化,煤气化后可以制氢(灰氢)。天然气被认为属于清洁能源,煤制气就属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艺,但地面煤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依然存在。”葛世荣说,中国矿业大学40年前就开始研究地下煤炭气化技术,即煤炭直接在地下原位进行气化,将约65%的二氧化碳暂时封存在地下气化腔里。煤炭地下气化后,再用这些二氧化碳制甲醇或者其他化学品,意味着煤气化的工艺变成了接近零排放的制氢和制甲醇工艺。煤炭地下气化生产合成气,再利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发电,是低碳排放的火电生产流程。
除了煤制气之外,葛世荣表示,去年国家能源集团研发成功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发电技术,也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项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该技术将煤炭制成纳米级煤粉,将加入2%的添加剂,制成含水50%的富氢纳米水煤浆,成为纳米碳氢燃料,可以使发电煤耗降低50克/千瓦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20克/千瓦时,污染物超低排放。”葛世荣说。
(责编:王仁宏、高雷)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全球连线丨西部海铁联运集装箱井喷增长凸显中国贸易活力
- 世界观丨大风暴来了!谁为美国银行危机买单?
- 雷曼前副总裁批美联储政策不当:或再导致全美50家银行破产-天天要闻
- 【粮食大事】着眼推广变“专家田”为“农民田”:环球时快讯
- 世界看点:新华全媒+|污水是这样“变身”的
- 世界头条:一桥跃两岸,孤岛连双城,海南省海口市北港村——海岛路通 幸福花开(倾听)
- 热评丨抓紧春招时机,为大学生送去就业“春风”_热点
- 天天精选!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 指尖生“花”(工匠绝活)
- 财经聚焦|餐饮消费开年加速回暖 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 【真实中国】美西方政客患上“中国恐惧症” 海外网友:是想维护美国霸权!:每日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