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云旅游”“云灯会”“云冰雕”“云拜年”“云祈福”……兔年春节,许多地方和媒介平台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春节文化场景,极大丰富了我们的休闲娱乐和精神生活。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中国年带来了新气象。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5G技术的使用、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元宇宙等新兴技术投入应用,这些,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片段都能被实时记录,人生的每一个感动时刻都能即刻共享。过年,“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成为过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
但虚拟世界的便利,也带来生活世界的疏离。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小小手机,六寸空间,塑造了人们几乎全部的生活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占网民整体的97.7%;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有研究显示,成人每天查看手机60至110次。有些人甚至除了睡觉,全天泡在网上。机不离手、机不离身,使不少人成了“低头族”;精准画像、算法分发的内容传播,制造了束缚人们的“信息蛛网”;短视频、朋友圈成为“信息瓜子”,一刷就是几个小时。许多家庭成员身处一室却相对无言,唯有默默刷手机;屏幕成了将人与人隔离开来的坚固壁垒。
过年,恰恰应该是突破人心之间网络鸿沟的契机。年,是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的岁月流变,“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的人事更始,都在一个“年”字之中。“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年,意味着丰收喜悦;“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年,意味着普天同庆;“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年,意味着欢聚相守;“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年,意味着吐故纳新;“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年,意味着遥想未来。对中国人而言,年,包含着收获与总结、除旧与纳新,团聚与相守、欢乐与憧憬。情感融通、心灵沟通是中国年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网络丰富多彩,仍是虚拟世界。视频赏心悦目,怎比得烟火气息;直播精致酷炫,远不如身临其境。春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且看此时万里神州,张灯结彩迎新春。大江南北,火树银花;举国上下,春潮涌动。或舞龙或舞狮或社戏,或民俗或庙会或非遗,遍地可观可看的文化景观,呼唤我们放下手机与家人一起切身感受浓浓年味,走出屏幕与亲人共赏丰富文化景观。办年货、烹大餐、品美酒、叙亲情,看看朋友、逛逛庙会、走走村巷、赏赏景观,“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这就是中国年,这就是中国味儿。
(作者:支振锋,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法治蓝皮书》主编)
(责编:鲁婧、杨迪)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 手机屏幕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