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跨地区接种疫苗如何稳妥“交棒”
新华社记者陈席元、徐鹏航
当前,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截至5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773.4万剂次。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平稳,经济持续复苏,各地人员流动频繁,部分民众面临跨地区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接种第一针后,可以异地接种第二针吗?跨地区接种疫苗如何稳妥“交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病毒疫苗跨地区接种工作的通知》,作出相关部署。
建议使用同一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通知明确,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相同种类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果无法提供相同种类疫苗,导致不能完成续种,要在具备条件后,尽早完成相应剂次的补种。
记者了解到,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大于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需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大于等于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保障跨地区接种 杜绝户籍“一刀切”
接种第一针后,如何跨地区进行后续接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通知中要求,负责首剂接种的接种单位要及时记录群众的接种相关信息,并在接种完成后为群众提供预防接种凭证,确保相关信息记录完整。群众需要跨地区接种的,根据受种者提供的纸质或健康码等接种凭证,续种相同种类的疫苗,并在接种凭证上登记相应剂次的接种信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坚决杜绝接种服务按照户籍“一刀切”的情况。
据了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印发预防接种凭证参考格式,供各省区市使用。
信息互联互通 确保跨地区接种稳妥“交棒”
打通信息“屏障”,才能确保跨地区接种稳妥“交棒”。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要尽快研究将接种信息纳入健康码管理,力争实现新冠病毒疫苗跨省份和省内跨地市接种的全程信息互联互通。
各地应当充分利用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接种单位信息系统,确保如实记录并及时准确地向疫苗电子追溯平台和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疫苗流通、接种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相关信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通知中表示,各地要认真抓好新冠病毒疫苗跨区域接种,积极协调辖区内接种单位。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为辖区内居民接种或续种新冠病毒疫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