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高大雄伟的发射架前,53.66米高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载着天和核心舱剑指苍穹,蓄势待发。
距离发射架约10公里的铜鼓岭测控区,遥测雷达、气象雷达、光学望远镜等设备早已完成“热身”,处于随时待命状态。监测控制室内,雷达岗位工作人员陈克尧和同事们已就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的各项参数。他们的工作,被誉为“万里海天第一棒”——火箭发射后,他们必须第一时间锁定目标,将火箭的飞行姿态、飞行数据等信息实时回传发射场指挥控制部门。
每个人都坚定了一份信念,“第一棒,请放心交给我!”
作为第一棒,难度可想而知。陈克尧说,长五B火箭升空后,飞行速度极快,在测控区上空的整个飞行时间只有100多秒。分秒间,还有其他兄弟部门的测控力量在跟进,大家既需要做好衔接、配合,又不能给彼此造成干扰,“必须稳稳盯住属于自己的飞行信号,跟错了,跟丢了,都不行!而且相比长征七号火箭,长五B个头更大,也更‘调皮’,因此需要加倍细心。”
虽然任务重,但陈克尧和同事们信心十足。这份底气来源于曾经的经历——2016年,陈克尧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发射场工作。5年来,他先后参与了长征七号火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探月等多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11时23分,指挥员下达命令,长五B火箭喷出巨大的火焰,拔地而起。短短数秒,陈克尧追踪并锁定了目标,“飞行距离10公里,11公里,12公里……”他不断报出数据。
室外,天空中传来隆隆响声,是火箭正在掠过头顶。室内,工作人员专注地忙碌着。没有过多的庆祝,他们习惯了一个任务结束后立刻投入下一个任务的工作状态。
在测控区,一块巨石上印着“牧箭逐星”四个大字。对于这里的航天人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面向大海,仰望星空。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大幕刚刚拉开,航天人要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中国航天迈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本报记者 张航 通讯员 何晨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