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大,书房越小?时值“世界读书日”,一份所谓《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报告热传网络。根据该报告,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书房自由”难以实现。
平心而论,能想到这角度,调研者想必颇费了一番心思。只不过,将城市规模、书房大小暗戳戳与“阅读现状”挂钩,难免给人哗众取宠、博人眼球之感。说白了,书房固然可以用于读书,但读书一定要在书房吗?君不见,古代有“囊萤映雪”“负薪挂角”,冰天雪地、背柴放牛都不影响苦读求学;而今许多城市,通勤路上、咖啡厅里也成为不少人的阅读之所。单纯地突出“书房”概念,将阅读的价值局限在空间之内,显然是一种思维懒惰。更不用说,一些人家的大书房俨然已成“摆书房”,“大部头”一套又一套放在那儿却连塑封都没拆,岂非是对“书房”二字的现实打脸?
其实,比起有没有书房、书房大不大,更应追问的是,有没有读书,书读得多不多。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与往年比虽有一定增长,但仍不算多。尤其近些年,视觉文化突飞猛进,文字阅读遭遇冲击。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往往看的不是书籍而是短视频,品的不是精美文字而是炫目图片。而在一些网红书店,咖啡唱主角、读书退次席,很多人来这儿就是为了“打卡”拍照罢了。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所谓“阅读”,是精神层面的充盈和悦己。因此,它完全可以不役于外物,成为非常个性化的选择。你可以坐于书房,也可以居于闹市,场所无所谓堂皇还是简陋;愿意读经就读经,愿意学史便学史,但随心之所往、兴之所至。杨绛先生也曾将读书比作“隐形串门”,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的确,只要读书有所收获,开茅塞、除鄙见也好,得新知、增学问也罢,哪怕只是领略了旖旎风光、放松了此刻心情,都可称得上是“开卷有益”。
人与书,才是阅读的真正主角。别再纠结什么书房的大小,别被故作惊人之语的聒噪声带偏,还是静静地翻开一本书读读吧。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