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天在北京举行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次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等三个方面。
——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自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印发《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项改革举措持续推进,稳步见效。截至2020年底,发明专利和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分别压缩至20个月和14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个月,提前完成国务院提出的商标审查周期压缩目标。专利、商标业务全部实现网上服务,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分别达到98.8%和98.0%。
试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初步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全国27个省(区、市)实现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在专利费用减缴和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等业务环节,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办理,进一步减轻当事人办事负担。各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站式”服务,实现“最多跑一地”。
——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备案实施办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作指引》,细化服务网点管理工作机制。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27个省(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1%,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由23%增长至27%。
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第三批34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机构)和第二批37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启动第四批5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机构)的筹建。到目前为止,TISC机构(含筹建机构)达到102家,实现31个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达到60家,覆盖全国80%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
——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快速提升。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更新完善《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数据规范(试行2020版)》,发布《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利用指引》,明确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基础数据利用规范。截至202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拥有国内外专利文献资源总量达到1.83亿条,涉及100多个国家、组织和地区。累计开放商标基本信息5100余万件,总下载用户60.8万人次。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该局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公共服务标准,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创新资源高效率配置、高效益运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