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我的药,就不用戴口罩?
近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再次语出惊人,引发舆论哗然。
“板蓝根喝醉了?”
“治感冒的确不错,但这属于混淆概念!”
“难不成人人发包板蓝根就不用隔离了?”
从“板蓝根包治百病”的戏谑调侃,到“板蓝根一喝,口罩就不用戴”的迷惑发言,长安君有三句话想说——
尊重科学,才防得住疫情
一句调侃看似说得轻巧,实则是与当下的防疫形势严重不符。
在我们弘扬的抗疫精神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叫尊重科学。作为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染的主要工具,口罩有着无可取代的阻断作用。
即便是在新冠疫苗已大规模开展接种的当下,国内疾控专家们依旧多次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已成大家的防疫共识。
至于口罩能不能摘、何时可以摘、哪些场合可以摘,更要从国家层面的防控机制、具体要求和操作规格来慎重评判,岂能简单依照喝没喝板蓝根作为判断标准?如此荒谬的逻辑,不经一驳、实在可笑。
不讲科学,如何防得住疫情?
其实无论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还是有效防御传播的口罩,都是从科学角度出发的。作为医药从业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但这不等于可以违背科学信口开河、罔顾事实,要本着循证医学的科学原则,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
误导公众,是极度不负责任
夸大板蓝根的作用、否定口罩的关键意义,如果真有不明科学的吃瓜群众因药企老总的身份对言论信以为真,喝了板蓝根就不戴口罩,那无异于是在拆 “共同防疫”的台。
从2020年疫情暴发到今天,中国走过了从病毒潜伏到流行,再到暴发、得到控制的全过程。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国的表现为世界交出了一份可以学习借鉴的参考答案,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严密、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这离不开有关部门科学、精准、审慎的防疫部署,更离不开每个人对国家政策和要求的积极、主动配合。而人人自觉按规定佩戴口罩这件“小事”,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努力与付出世人有目共睹,这背后的意义与重量,岂能是一句玩笑可以代替?
调侃玩笑也好,借机宣传也罢,无论如何都不能凌驾于公共卫生与防疫安全之上。身为大型上市药企负责人,且不说守护公众生命健康、防范新冠病毒的应尽之义务,说出如此有悖于基本常识的话,真的合适吗?
带不带口罩、喝不喝板蓝根,关系到十几亿人生命健康权,更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与安全,如此信口开河,是对生命的极度不尊重,更是对国家稳定发展的不负责。
“阈值”提升,真相才能服众
从最初的“加热口罩可以消毒”“喝酒能预防新冠肺炎”,到“双黄连能预防新冠肺炎”“抽烟的人不易被传染”…… 再到这一次,“板蓝根代替口罩”论一出,瞬间遭到网友们的集体抨击。
信息共享开放的时代,人人握有“麦克风”,鱼龙混杂,谣言也在无时无刻地产生。可与此同时,谣言对大家的影响却在肉眼可见地缩小。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官宣”、摒弃谣传,一方面得益于正面引导和科学教育的及时普及,让大家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和理性辨识能力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则是保持开放心态,听取各方意见、及时接受最新信息,不再陷在老旧的谣言里,从而识别谣言、摒弃谣言、消除谣言的影响,进而让谣言失去惑众力和影响力。
的确,面对纷杂舆情,随着我们的心理承受“阈值”不断提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进行甄别的能力,才会对谣言具有越来越强的“免疫力”。当谣言失去市场、当科学洼地被填平,才是社会文明的发展与群体意识的提升。
唯有如此,在众声喧哗之下,真相才能服众、公断才能掷地有声。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