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景区充电宝1小时10元#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据媒体报道,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在上海的普通商场内,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悄悄涨价。从最初的每小时1元,半小时免费的价格,到现在平均每小时需花费3-4元,而24小时封顶价也从20元涨至30元。在杭州西湖景区有游客发现街电、怪兽充电、小电等充电宝收费高达每小时10元。
“充一次电要花费两位数”“逛街时扫个充电宝,价格竟比停车费还贵”“借10次共享充电宝的钱都能买一个比较好的充电宝了”……涨价行为被大量用户吐槽,共享充电宝再一次陷入“薅羊毛”的质疑声中。
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为何上涨?记者了解到,共享充电宝的定价由商户和企业共同制定。共享充电宝企业可以根据商户提出的要求,来调高或者调低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使用价格。相同地区不同场所的使用价格差异主要是因为入场费和分成费不同而造成的。相关企业回应称,疫情导致营收没有达到预期,后续考虑到成本回收的问题,把价格做了上调。
业内人士透露,各大共享充电宝纷纷涨价,一方面是为了上市的需要,涨价使得企业的收入、利润等数据变得更加好看;另一方面,不少共享充电宝虽然自诩为消费科技企业,其实技术门槛不高,服务同质化严重,涨价也是在给线下商户“打工”。
从共享医疗到共享工厂,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近些年,各种冠以共享概念的项目开始浩浩荡荡席卷而来,比如共享雨伞、共享洗衣机、共享篮球、共享衣橱、共享自习室等。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总额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
不仅是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也经历了提价潮,如果不购买周卡、月卡、年卡,单次结算的骑行费用普遍赶超公交地铁票价水平。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共享经济平台很容易形成一种流量的商业模式,前期投入的成本非常高,通过后期的价格调整获得弥补。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共享经济平台一味地涨价吸金,如此一来,好不容易培养起的用户习惯很可能被毁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认为,共享经济的灵魂就在于互联互通,要用共享经济的概念去获得发展的话,平台就一定要探索如何降低使用服务成本,真正为用户使用提供方便。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