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讯 近日,2023年全区“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打假治敲”专项行动,发扬斗争精神,依法严惩新闻敲诈、重拳整治行业乱象、净化清朗网络空间、从严管好记者队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清朗健康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广西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闻违法违规活动,严肃查处新闻敲诈、假新闻、假新闻单位、假记者、假记者站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典型的新闻违法违规案件,守牢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维护了良好新闻传播秩序,展现了新风貌新担当新作为。
今日头条自媒体号“八桂周刊”(后更名为“陈总聊八桂”“沉着火车V”)以负面报道对广西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敲诈,是会上通报的典型案例之一。据悉,该自媒体注册人、运营者为自治区国资委某监管企业职工陈某,利用相对了解我区国有企业有关情况的便利,2022年以来,连续发表多篇涉及我区国企的失实文章,编造、发布有关帖子进行恶意炒作,抹黑我区国企形象,并以此敲诈被炒企业与之开展业务合作,从而谋取私利。该舆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立即启动“打假治敲”工作机制,牵头组织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国资委等有关单位进行会商研究,采取果断措施,责令该自媒体删除全部不实报道,退还企业款项,责成自治区国资委对相关人员进行查处。2022年12月,经过认真调查取证,陈某所在企业纪检监察部依纪依规给予陈某政务记大过处分。
南宁市某机构以凤凰新闻社广西记者站的名义在广西区内开展新闻采编业务,其行为涉嫌违反《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是会上通报的又一案例。该案件由南宁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日常工作检查中发现,是“离岸新闻机构”违规开展新闻采编业务的典型。为做好案件查办工作,南宁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会商研判,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对该机构进行联合执法,对其违规悬挂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廉政中国》栏目广西摄制组”“凤凰新闻社广西分社”“两岸时报总社广西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人物访谈》栏目组”等牌匾进行拆除并提取,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此外,会议还通报了2021年11月贵港市对“CCTV中学生频道《向阳花开》栏目贵港运营中心”依法进行取缔;2022年2月南宁市对爱国网南宁运营中心(筹备)开展核查,及时阻止了“爱国网”在南宁非法成立运营中心并开展采编活动的企图;2022年11月百色市成功处置了一起某杂志社记者到隆林各族自治县“暗访”并以版面合作为要挟的案例;2023年1月桂林市监测并查处“桂林一酒吧卫生间疑似安装双面镜”的不实报道维护良好营商环境等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的查处形成了有力震慑,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新闻传播秩序。
全区“打假治敲”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社会各界如有假记者假媒体及新闻敲诈违法线索,可进行投诉举报。举报电话:0771-2026125。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当前关注
- 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闭幕_世界观点
- 【巾帼奋进看三秦】三秦大地乡村振兴的巾帼实践_全球快消息
- 防治碘缺乏病日|我们现在还需要补碘吗?了解这6“碘”知识 环球快播
- 世界观|中东和解大潮下的搅局者 今头条
- 环球观热点:国际锐评丨谁在搞“经济胁迫”?看看美国的所作所为
- 资讯:数说中亚丨哈萨克斯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
- 行业复苏带来用工需求增长,不少行业岗位急招、大量招、高薪招旅游热、酒店忙、餐饮旺,服务业求才若渴-每日热文
- 每日看点!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月 出入境超13000人次
- 【听】长者数字工作坊——填补老人的“数字鸿沟”-天天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