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热点 > 正文
德保人民筑起抗疫长城“没有一片乌云能永远遮住阳光!”
2022-02-14 22:27:04 来源: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壬寅伊始病毒狂,鉴水云山斗志钢!岁首年初,德保大地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新春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瞬时间阴霾遮月、乌云密布。

关键时刻,德保县党委政府做出果断决策紧急调度,干群携手逆行而上,短时间内,全县上下的疫情防控紧张而有序展开。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每一个角落里皆是为疫情防控而奔走的身影,大家都在各司其职忘我工作。那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面孔,是强大信念意志汇聚成一往无前的钢铁洪流,是无数血肉之躯筑起抵御疫情的钢铁长城。

凛冬散尽,暖春即来!我们相信,没有一片乌云,会永远遮住阳光!

德保县委宣传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这些“逆行”最感人

历史在某一时刻,突然之间就掀起了波澜,让人猝不及防。2月4日,有着36.8万人口的德保县,在时光轮中按下了“暂停键”,一切归于平静。

当疫情汹汹来袭,这座勇敢的小城和她勇敢的人民,以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英勇无畏的精神、守望相助的感动,为夺取抗疫斗争的胜利注入强大信心、凝聚磅礴力量。

核酸采样有序开展。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2月4日下午,首例阳性者被确诊,城区所有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奔赴医院、病例疫点、酒店和社区街巷。有的医护人员来不及和家人解释就立马赶到医院,有的医护人员春节还休假返家与家人团聚就匆匆紧急返岗。

5日凌晨,全县所有医护人员紧急调配,全部就位。他们吹风冒雨奔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一时间,城关镇、都安乡常住人口、外来人员就地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全县73个采样点同时启动。

在城关镇南隆社区核酸采样点,来自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姜桂梅昼夜值守,一直在忙碌着,寒风中,她的穿着十分单薄。“我是刻意穿得少点。若穿得太厚,加上防护服后会行动不便。这点冷不算什么!”姜桂梅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众多防控人员的心声。

疫情防控有序开展。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县妇幼保健院儿一科病区护士长郑安然主动请缨,明知道都安乡是“重灾区”,她无惧病毒,依然义无反顾带领小组成员奔赴一线,连夜投入核酸采集工作,争分夺秒和病毒赛跑,连工作人员送来的热饭都顾不上吃。郑安然说,看着长长的等待队伍,他们只想尽快为群众采集完核酸,吃饭又要换防护服,太耽搁时间,她说:“超负荷的工作虽然累,但群众的全力配合、温暖关怀不断激励着我。”

在县民族文化中心核酸采样点,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士小妹妹,穿着白色防护服,戴上医用手套、防护面屏,开始新一轮采样任务。如果没有疫情发生,过几天她原本应该是婚礼现场上漂亮优雅的新娘,和帅气新郎一起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我这几天本来是请假筹备婚礼的,正遇上了这场疫情,婚礼只能取消了。”2月5日凌晨以来,她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采样点,当问及暂缓婚礼有无委屈失望时,她很坚定,说疫情一线更需要医务人员,等疫情散尽再补办。

疫情防控指挥部里所有工作人员脚步匆匆。新闻报道采访记者冒雨前行;代购代送小哥风雨中穿梭;流调队伍与时间赛跑。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里日夜灯火通明,在负压的环境里,医务人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长时间坐在实验台前,面对密密麻麻排列的试剂盒,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疏漏,时刻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累的时候,他们就在过道里稍微休息一下。

民警们在抗疫一线坚守。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全所民警、辅警取消一切休假,全员到岗。”这是2月4日德保县公安局接到指令后,发出的新年第一个指令。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这是在县城东高速收费站检查点,黄新政、李树雄、农旭、李荣世4名交警铿锵有力、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铮铮誓言。他们不谈条件、不畏困难、逆行而上,每天24小时轮班值守。

危难时刻,不做袖手旁观者。正是一位位德保同胞在这寒冷的冬季,在这病毒肆虐的特殊春节,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记住了手足深情。

党员们争先恐后请战参加疫情防控。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这些“堡垒”最可靠

“让我去!”“我是党员,我先上!”“关键时期,特殊时刻,疫情就是命令!我们请战!”德保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摁上红手印,第一时间纷纷请战。

“请大家自觉遵守一米间隔,扫码填写采样信息,排好队等候。”在德保县各个乡村社区,随处都看到党员同志手持小喇叭,“标配”着口罩、党员徽章、红袖箍“三件套”,他们是当下德保人民群众最坚实的后盾。

敬德镇雅里村党员黄彬书,连日来一直忙碌着村里排查返乡人员、登记信息等疫情防控工作,顾不及在家患重病的妻子。2月6日上午,当病妻在家中离世时也没见上最后一面。得到消息后,他流着眼泪跑回家中抱头痛哭,默默给妻子盖上白布,交代亲人们简单料理后事,不要办理任何仪式。

党员们坚守在抗疫一线。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当天晚上,黄彬书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我是一名党员,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更应该带头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用实际行动来告慰离去的妻子。”黄彬书的举动,让村里乡亲们泪目了。

疫情如大考,危难时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月4日凌晨3时,都安乡福记村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委。在临时党委的引领下,县乡下沉干部、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中的党员按职责分工划入对应的支部,通过定人定岗定责、挂图作战推进,在疫情“震中”迅速筑起最可靠的“红色堡垒”。

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组织首批党员干部,及时增援都安乡福记村。设立党员先锋岗,公安、卫健和志愿者党员干部带头逐人逐项落实村屯封控及核酸采样工作。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我们今早九9点就组织群众来到财富广场做核酸采样,我是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的职责,要确保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做到位。”黄祖共是城关镇百登村党员干部,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花甲党员,他每天第一个到点上摆桌子、搬凳子、搭雨棚。面对疫情,黄祖共成为抗疫一线勇士,迎险而战。

燕峒乡那布村党员李成栋,顾不上管理大棚里种植的烟苗,连日来,他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喊话”,宣传新冠肺炎疫情科普知识,引导进行核酸采样检测。还组织群众为抗疫一线的工作者送上新鲜的农家特产。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德保县广大基层党员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列。他们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永远飘扬着鲜红的党旗。

志愿者们在争分夺秒搬运抗疫物资。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这些“志愿”最温暖

在银发大厦临时物资储备仓库,一车车的抗疫物资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这里,口罩、被褥、衣服、矿泉水、方便面以及蔬菜等陆续送到。在现场的抗疫志愿者承担起了搬卸重物、摆放整理的任务,为了提高效率,大家自觉分队站成了多条“超速传送带”。寒风细雨中,大家鼓足干劲,将物资及时搬卸到指定地点,雨水浸湿了头发衣裤、双手磨出了水泡……但每个人都还在坚持着。

2月5日凌晨,志愿者招募信息一发出,短时间内群员满了,天亮时,搬运防控设备物资、核酸采样点引导、宣传防疫知识等各个领域立刻闪动了耀眼的“志愿红”。从村口到街道、从社区到商场,从医院到核酸采样点,从城区路口到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那一抹亮丽的“志愿红”不畏寒冬,不惧个人安危,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温暖了一座城。

隆桑镇示下村外来媳妇陆玉娜,每天背着4岁的孩子奔波在村头核酸采样点,引导群众排队、为老年人撑雨伞、给体弱者送温开水,这些虽是平凡的小事,却是一个个温暖无比的举动。

赵恒帅、何深、何西甜都是燕峒乡下钦村春节返乡过年的医务人员和医学类院校学生。当德保疫情发生,他们发挥了职业专业特长,三个人包揽了一个村群众每天的核酸采样工作,撑起了全村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保护伞”。

流调工作在有序开展。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摄

酒店、饭馆、学校,厨师员工、老师,他们一个个变成了志愿者在各自阵地上前后奔忙,一夜之间“抗疫厨房”“鸡汤大神”等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了米饭、肉菜、鸡汤、包子、饺子等热气腾腾的“爱心餐”,保障了一线抗疫人员的一日三餐。

在生活物资储备供应点,两个不知名的姐妹和姐夫3人,今年春节从外地返回德保探亲遇到疫情,自2月4日晚开始就留在点上帮忙。3个人白天搬运生活物资,晚上住在自家车上,不讲条件、不计报酬。

灾难面前,名字不重要,因为我们都是德保人,只是想为德保出一份力,仅此而已。太多太多让我们泪目的感人故事。患难见真情,疫情团结心!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十三五”期间,36.8万德保人民携手并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此时此刻,德保人民更加自信、更加团结、更加奋进,并肩站立、携手行动、筑起打不垮推不倒的抗疫长城,共同守护家园,守护德保。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