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图片新闻 > 正文
天天快消息!苏正民与学生定下“两年之约”
2023-07-06 05:48:52 来源:东方资讯

“你们初中毕业时,我会回来看看大家的心愿有没有实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苏正民与学生定下“两年之约”

7月3日下午,苏正民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

学生们在课堂上写下两年后各自的心愿。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胡胜摄

扫码看视频

□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张维纳

“苏老师,您是不是要走了?”一个月前,不断有学生问苏正民这个问题。为让学生们安心准备期末考试,苏正民一直没有和他们正式告别。

7月3日下午,苏正民结束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二中学为期一年的支教,含泪与学生告别。

去年8月,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回到家乡支教,担任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他曾因撰写6000余字毕业论文致谢感动全网。

■ “我们不仅要走出地理意义上的大山,更要走出自己心里的大山”

7月3日下午2时,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苏正民走进越西县第二中学七年级(19)班,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并与他们告别。课堂上,苏正民播放了一段自己剪辑的视频。视频时长7分多钟,回顾了过去的一年里他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视频前半部分,学生的有趣日常配上欢快的音乐,引得他们哄堂大笑。视频后半段,随着《送别》音乐声响起,原本热闹的课堂忽然安静下来。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要继续努力,走出大山,再回报大山。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将奔向各自的那片碧海蓝天,而这是远行前最后的告别。谢谢你们曾陪我走过的这一年,苏老师在这半途上送给你们祝福。这次是真的告别了,下学期就不能再见了。”苏正民在视频中说。

视频播放还没结束,不少学生已泣不成声,站在讲台上的苏正民也强忍着泪水。

“我打开手机相册,看到三分之二的照片都是你们的。”回顾这一年,苏正民满是收获。

苏正民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学生们亲手做的礼物。在他的宿舍里,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盒子里装满了学生们写给他的信。山里孩子腼腆,有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会给苏正民写信,将心底的秘密说给这位大哥哥听。

“谢谢你们这一年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这么多朋友。是你们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最后一课上,苏正民向学生们表达了谢意。

过去的一年里,苏正民也留有遗憾。

苏正民记得,他读小学时,有一道数学题总是听不懂,他的支教老师会耐心地讲解五六遍。“和我的支教老师相比,我做得实在不好。有时候,为你们讲解一道题,我讲解两三遍就急了。”苏正民坦言,很遗憾没有带领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是你们的老师,但我还是你们的哥哥,你们有任何困难和困惑都可以找我。”苏正民说。

最后一课上,苏正民还有很多话想嘱咐学生们。

苏正民说:“好好学习仍是我们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的最好出路。不是每一个人都擅长学习,有的人擅长体育运动,有的人擅长画画,还有的人擅长音乐。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事,努力走好每一步。”

他理解山里孩子的羞涩、自卑。他又交代学生,要多和他人接触,要敢于表达自己,要活得开朗自信。“我们不仅要走出地理意义上的大山,更要走出自己心里的大山。”

■ “心愿瓶虽有‘魔法’,但如果你们不努力,理想也会破灭”

今年6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支持下,苏正民曾向学生们发起“微心愿”征集活动。学生们可以将心愿写下来,由他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一些学生在心愿卡上写道:“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想要几本课外书”“想吃一些零食”“想要一个篮球”……

让苏正民意外的是,不少学生的心愿卡上写着:“我想和苏老师拍一张合影照。”

“这么好的机会,你们得写个实在点的愿望啊!”苏正民嘴上批评着部分学生,心底却被他们打动。

一个月前,苏正民带着学生拍了一张大合影照。最后一课上,他把打印出来的照片送给每一个学生。

苏正民在照片背面写上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将奔向各自目的地,而这是远行前最后的告别,谢谢你曾陪我走过的这一年。”

这堂课快结束时,苏正民将提前准备好的心愿瓶拿上讲台。他请学生们在便利贴上写下各自两年后的心愿,并将纸条放进心愿瓶。

他和学生们定下一个“两年之约”:“两年后,你们初中毕业,我会重回越西二中,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到时候,大家再打开纸条,看看今天写下的心愿有没有实现。”

“考上理想的高中”是很多学生两年后想要实现的目标。有学生写道:“考上高中,改变未来,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

有学生则写道:“要成为像苏老师这样的人。和苏老师一样,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再回报大山。”

还有学生直接将心愿写为:“两年后,希望苏老师能回来。我还想再和苏老师合个影,看看苏老师的变化。”

苏正民和学生们开玩笑说:“心愿瓶虽有‘魔法’,但如果你们不努力,理想也会破灭。”

最后一课结束了,一些学生把苏正民围在走廊上。有学生说:“苏老师,您能留下来吗?我们去和学校申请。”还有学生问苏正民:“您的家在哪儿?我每个假期都去找您。”

学生八角第第子内向害羞,坐在角落里的他不知如何和苏老师告别。他说:“苏老师很敬业,总是熬夜帮我们梳理考试大纲。我后悔没有好好听苏老师的话,没有认真写完他出的试卷。”

还有学生在课间哼唱起《送别》。歌里唱道:“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坚持’两个字,我们说出来只需要两秒,但坚持下来就很难”

在凉山这片土地上,像苏正民这样“走出大山又反哺大山”的人生选择并非个例。

一年来,越西二中教师曲木王平常常和苏正民一起交流教学经验。不久前,曲木王平参加了苏正民发起的一场学生分享会。

分享会上,苏正民对学生们说:“‘坚持’两个字,我们说出来只需要两秒,写下来也只需要十几秒,但坚持下来就很难。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是聪明智慧,而是坚持。”这句话让曲木王平印象深刻。

曲木王平和苏正民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曲木王平同样来自凉山,也是在国家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从初中读到高中,又完成了大学学业。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曲木王平靠爱心企业家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他身边的老师则尽全力护佑着他。“每个学期末,我的班主任都会把他的餐卡给我,要我用他的餐卡吃饭,他总担心我吃不好。”

读大学期间,作为成都大学的定向生,曲木王平的学费和住宿费全部减免,每个月还有600元生活补助金。

曲木王平说,他理解苏正民的人生选择。他和苏正民一样,从国家和社会得到了太多,总想回报国家和社会。

焦裕禄是曲木王平和苏正民的共同偶像。有一次,两人聊起焦裕禄常说的一句话:“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要做一个好人,做最亮的那颗星。”在曲木王平看来,苏正民就在努力做那颗最亮的星。

“苏正民虽然年轻,但他在教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很成熟。”越西二中校长杨加子在评价苏正民这一年的支教工作时表示,他学的虽然不是师范专业,但他站在讲台上,比专业的还要专业,比专业的还要敬业。

结束支教后,苏正民将重返母校,回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深造。他承诺,待他毕业后,仍会回到凉山。

杨加子希望更多年轻人都能像苏正民一样爱祖国、爱家乡,相信凉山会越来越好。

结束支教的苏正民将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今年暑假,由他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将在会理市一所学校开展。

从2017年开始,每年寒暑假,为丰富山里孩子的生活,苏正民都会在凉山举办公益活动。他希望,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山里孩子能看见更多山外的世界。

在家乡支教的这一年,苏正民发起成立的阿依公益书屋由2家发展到5家。今年暑假,第6家阿依公益书屋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尼波镇落地,成为山里孩子的精神家园。

据悉,今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3名成员刘心睿、陈苗苗、张悦凌将接力到凉山支教。刘心睿等3人来自不同学院,都深受苏正民影响。

苏正民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但他与凉山孩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