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趋势看,“盲盒热”渐有退潮之势。以往那种“万物皆可盲盒”的疯狂,逐步归于理性。然而,在个别细分领域,一些“独辟蹊径”的盲盒品类,反倒逆势走红,比如说“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显然属于其列。当然了,此类玩法也非新鲜事物,不过是以往“快递盲盒”的一个翻版而已。“行李箱盲盒”之所以能让不少人乐此不疲,除了有盲盒特有的“以小博大”的赌博属性外,更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投合了人性深处那种隐秘的窥私欲。而这,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
就算自欺欺人说成是“开盲盒”,但此类行为的本质,仍是“擅自打开他人的行李箱”。整个过程,很有一番偷偷摸摸、偷窥隐私的“刺激感”。对此,买卖双方可谓是心照不宣。有些卖家公然以“女学生行李箱”“女租客行李”为营销噱头,正是深谙此道,投其所好。从市场行情来看,一个粉红系、贴满可爱贴纸的行李箱盲盒,总是售价不菲。一切难免引人遐想,买家到底所为何来,彼此心知肚明,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一方面激发起了买家猎奇、博彩心理,另一方面也迎合了部分人的恶俗趣味。在各类开箱视频的烘托渲染下,各种“收获”“惊喜”层出不穷,真假难辨,撩拨人心。于是乎,不少人深陷想象之中,肾上腺素飙升,不知不觉就中招入坑了。因为这种情绪化的直觉冲动,很多本该一眼看穿的逻辑硬伤,自然就被轻易忽略了。比如说,“并没有那么多无主行李箱”“弃掉不要的行李箱多半没什么好东西”——基于常识,这些道理原本是很好理解的。
大量出现的所谓“无主行李箱”,本身就是疑点重重的。其间,很难有多少可信度可言。贪小便宜吃大亏,屡见不鲜。是生活有多无聊,才会想到去他人的行李箱里淘换“宝贝”?各式各样的“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每一个都写着“愿者上钩”。那些浮想联翩、心头小鹿乱撞的买家,到头来十有八九是会大失所望的。对“行李箱盲盒”失望,更是对自己失望。(然玉)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以消费精品为主题 消博会为推动全球商品和服务对接的桥梁产生积极影响
- 数字化的消费生态系统将给消费带来新的提振 会成为新的潮流趋势吗?
- 相对数值高基数庞大 小镇青年正在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主力军
-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知识产权鉴定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 “六大门派”企业纷纷盯上这一赛道 预制菜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 载柴油发动机等货物 双向对开的中越班列为物流降本增效打开了新通道
- 上半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 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
- 全球网购渗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华人华侨“反向海淘”推动国货出海订单激增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