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内蒙古包头警方公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件。相较于传统电信诈骗,此类诈骗利用AI换脸技术绕过面容核验等防范措施,更具欺骗性。为AI换脸技术加装安全网尤为必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风险。以AI换脸技术为例,普通用户获取教程并不难。除被用作电信诈骗,AI换脸还被用于冒充名人直播带货,合成视频贩卖营利,甚至诽谤、敲诈勒索他人等。
AI换脸技术打破了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如不加干预,随着技术迭代升级,AI换脸或将愈发逼真,反诈防骗难度进一步加大,因验证身份带来的交易成本也将提升。技术研发者、平台运营方以及监管部门等有责任堵住漏洞,防范AI换脸野蛮生长。
要为AI换脸技术划定红线。目前,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已告别无法可依。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原则、规则得以确立,各方权利、义务与责任基本明确,有利于AI技术滥用的源头治理。各类科技企业、开发者也应主动开展合规自查,引导技术向善。
要从根源铲除AI换脸诈骗赖以生存的土壤。人脸的深度伪造,离不开对目标人脸的模型学习与面容合成、通信协议破解技术的配合。公安、网信等部门应形成合力,从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图像传播等方面全链条打击AI技术滥用行为。各平台也应对用户上传的图像进行技术处理。
要以科技赋能提升用户反诈能力。AI换脸虽可暂时蒙骗人眼,但在技术层面的留痕却难以被掩盖。要加快推动AI生成图像识别、鉴真技术的应用,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要对合成图像进行显著标注,帮助用户辨别真伪,让诈骗无处遁形。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史书一)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强劲正青春!在宁波舟山港聆听中国经济心跳声|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站
- 走读中国 | 寿光之行,见证“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苏湿地城市丨我们在湿地生活:候鸟印记
- 前沿热点:行走江苏湿地城市| 从“濒危鹿”到“社会鹿”,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出亮眼“生态答卷”!
- 拓宽应用领域,释放发展动能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大数据观察)
- 灌溉任务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区40多万亩农田进入播种期|环球观速讯
- 环球视点!新华全媒+丨Vlog:中关村论坛提前探
- 了不起的赶路人|车轮滚滚见证中国巨变!老司机跑货运25年见证“黔货出山” 每日速读
- 多家外国商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_每日看点
- 财经深一度|促消费、扩就业、助企业——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如何影响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