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宣布携手集之互动旗下数字虚拟人 “之”担任其“文旅推广大使”,致力于向新一代年轻受众以前沿的数字形式对外推动传统文化、非遗、城市风貌等的传播与推广,为文化数字基建接入元宇宙搭建链接端口。
2021年3月,国家将虚拟数字技术发展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同时,上海市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依托多元文化、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元宇宙虚拟世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数字虚拟人“之”作为对外文旅推广大使,将以超写实拟人化的形象,与用户展开多种形式的线上及线下互动。通过实时动捕、虚拟直播、AR交互等多种的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于非遗物质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内容推广与制作。并通过数字虚拟人“之”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百万的流量与曝光,将传统文化推广到更深远的范围,吸引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关注。
今年以来,疫情往复不定,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影响与冲击。数字虚拟人作为数字经济人性化、具象化的载体,在近几年不断升温。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和虚拟偶像周边市场规模分别为34.6亿元和645.6亿元。预计到2022年,这两项数字将分别为205.2亿元和3334.7亿元。基地与数字虚拟人“之”的合作,以虚拟偶像IP为介质,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避免文化内容受限于线下落地带来的限制。充分发挥线上流量优势,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和领域,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凭借可以连接各行各业的特质以及多元化的变现方式带动虚拟偶像商业链条迅速发展,为数字基建增添新动力、创造新气象。
集之互动旗下数字虚拟人之不仅拥有着灵动多变的面容表情,能与观众之间进行丰富的情感交流,还被赋予了独特的人物性格和灵魂内核。作为元宇宙设计师,之深入理解年轻人、Z世代人群的偏好与需求痛点。未来,之将通过城市非遗地标拍照、历史名场面打卡、数字资产相应平台售卖等方式与公众见面,以线上直播、代言、线下活动、全息影像等方式参与到大众的真实生活,把虚拟环境和实体场景相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交互感,实现多圈层传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宣扬主旋律。集之互动积极建立智慧型全媒体的多模态传播体系,应用新媒体渠道及多平台流量红利,扩大自身影响力,之一经亮相,便深受观众欢迎,在全网收获粉丝50余万,收获上千万流量与互动。
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是我国探索对外文化贸易的首块“试验田”,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唯一的专业文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此次集之互动与国家对外贸易基地(上海)的友好合作是促进虚拟数字经济欣欣向荣的有力推动,同时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元宇宙进行技术和数字产品的布局奠定基础,为打造“多元”上海提供新方向、新思路,带动新媒体营销市场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知识产权鉴定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 “六大门派”企业纷纷盯上这一赛道 预制菜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 载柴油发动机等货物 双向对开的中越班列为物流降本增效打开了新通道
- 上半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 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
- 全球网购渗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华人华侨“反向海淘”推动国货出海订单激增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尽收眼底
- 成交额目前还不算高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逐渐被业内重视 顾客到工厂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 中国经济走过了怎样的上半年?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