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8日上午举行的“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季度,山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好于全国,金融总量平稳较快增长,让利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3月末,全省社融规模、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9.9%、9.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13、2.97和2.78个百分点;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坤道说。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全省利率水平处在历史低位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全省利率水平处在历史低位。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全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平均利率2.49%,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远低于其吸收存款等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李云山介绍,一季度,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比用其他资金发放的贷款低0.3个百分点以上;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9%、3.96%,同比分别下降0.27个、0.39个百分点。
积极稳外资稳外贸,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和人民币结算占比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季度,全省人民币跨境收支合计4231.4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在本外币收支中占比为41.1%。
全省房地产融资平稳增长
房企资金面逐步改善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一年多来,山东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房地产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一方面,确保存量合规项目全部按期纳入“白名单”,组织银行机构对合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分类分批开展备案,已于3月中旬提前将全部存量合规项目纳入“白名单”管理,配套优化金融服务,全省共计纳入项目820个、贷款余额1974亿元。同时,推动新增项目常态化纳入“白名单”,目前,全省共有“白名单”项目1826个,其中成功修复问题项目155个,总计发放融资3343亿元,问题项目修复数量、贷款授信及发放金额均居全国前列。而在“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领域,3月末,贷款余额1058.4亿元,居全国首位。
“全省房地产融资平稳增长,房企资金面逐步改善,202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贷款月均发放量达2023年的1.32倍,在政策精准支持下,房地产展期贷款、住房租赁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增长明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副局长高旺东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新投放个人住房贷款717.42亿元,降幅趋于收窄,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有力恢复,大户型购房者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7亿元,增速已连续3个月回升。
万余民企享受常态化对接服务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据李坤道介绍,为强化民营企业直连服务,山东出台《民营企业金融直连服务工作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直连服务机制,组建431支包靠团队,为全省11649家民营企业提供常态化对接服务。截至目前,为5130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106.53亿元。同时,深化实施“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行动,累计为1339个项目投放资金1019.25亿元,审批时间平均缩短50%。截至3月末,全省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32123.02亿元,较年初增加1869.84亿元。
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3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自“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启动以来,累计走访经营主体427.33万户,发放贷款8943.52亿元。
聚焦支撑科技强省建设,山东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13只基金,首期规模超100亿元,其中3只注册成立;积极发展定制化金融人才服务,累计发放“人才贷”119.18亿元,“人才险”为全省139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86.63亿元。另外,山东积极推进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展科技并购贷款试点,已落地两单业务,贷款规模占并购金额的比例近80%。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