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在湖北剧院上演。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实习生 刘昊博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黄影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5月25日晚,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排的花鼓戏《夫子正传》亮相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在湖北剧院成功上演。层层递进的戏剧冲突,极具张力的人物形象,旧文人张九如的坚守与抗争,既有花鼓戏幽默诙谐的民间趣味,也彰显动荡时局下,一介书生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不少观众观后感慨:“让人欢笑之余,不禁对张九如肃然起敬。”
(资料图片)
小戏“转正”
诙谐喜剧兼有现实主义风格
《夫子正传》脱胎于传统花鼓戏《讨学钱》。后者主要讲述了年关将至,教书先生张先生尚未收到学钱,无奈去学生陈家讨学钱,反而被陈大嫂教训、落荒而逃的故事。编剧徐瑛将这个故事拓展,重新调整了时间跨度和情景安排,扩充为“赶考”“开馆”“讨薪”“改行”“救嫂”“哭坟”“复馆”“明志”八场,讲述身处动荡时局、生活窘困的旧文人张九如,因迫于生计常常放弃尊严,但当国家危难,明知道是以卵击石,仍然选择抗争的故事。相比原来的小戏,《夫子正传》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和喜剧色彩。
把传统小戏“转正”为大戏,《夫子正传》并不是湖南花鼓戏的首度尝试。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业务副院长银铮铮介绍,在不久前落幕的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夫子正传》摘得“曹禺剧本奖”。这是该院创作剧目继《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荣获曹禺剧本奖后,连续三届问鼎该奖项,其中《蔡坤山耕田》便是由小戏《蔡坤山犁田》拓展而来。银铮铮表示,剧院在剧本创作的选择上有两个要点:一是因为花鼓戏的小众特色,编剧必须对花鼓戏非常熟悉;二是改编剧本要适合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省花”风格,“既要有喜剧风格,又要有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诙谐幽默然而不‘闹’。”
以小见大
一颗“心”贯穿家国情
花鼓戏《夫子正传》的舞台上,一个草编质感的“心”配合不同舞台造型贯穿始终,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随着剧情深入,“心”字与下悬的“上”“下”构成“忐忑”二字,如同张九如此刻的内心写照;结尾由门头与梁柱组成的“士”,与“心”字组成鲜红的“志”,既是张九如内心情绪的一种外化,也是剧情“明志”的升华。舞美设计张滴洋介绍,舞美设计着重通过文字的拆分与重构营造空灵的写意风格,以细节的变化彰显文人风骨,“我们希望通过文字与主视觉‘心’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语汇,既呈现出演员的心境,又完成舞台的写意表达。”
“开馆”时的督学视察,演员们张弛有度的表演,惹得观众笑声连连;“救嫂”哭坟处,不少观众被孤苦伶仃的陈大嫂所打动;“复馆”明志时,一段“文化是字,文化是诗,文化是天地君亲师”,把文人风骨和民族气节体现得酣畅淋漓。张九如的扮演者、衡州花鼓戏传承人朱贵兵的表演融合丑行与老生特点,将旧文人的迂腐、面对时局变化的迷茫、关键时刻的文人气节刻画得惟妙惟肖;国家一级演员黄涓涓饰演的陈大嫂热情泼辣,对角色情真意切的诠释让观众拍手叫好。
花鼓戏《夫子正传》带来独具魅力的湖湘艺术特色,让武汉观众乐在其中。“演员们的表演一气呵成,带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在民族存亡、家国有难之时,张九如的身上体现着小人物的时代担当,这种大义随着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直达心灵,让我深受感动。”观众王曼玲说。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走读中国 | 寿光之行,见证“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苏湿地城市丨我们在湿地生活:候鸟印记
- 前沿热点:行走江苏湿地城市| 从“濒危鹿”到“社会鹿”,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出亮眼“生态答卷”!
- 拓宽应用领域,释放发展动能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大数据观察)
- 灌溉任务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区40多万亩农田进入播种期|环球观速讯
- 环球视点!新华全媒+丨Vlog:中关村论坛提前探
- 了不起的赶路人|车轮滚滚见证中国巨变!老司机跑货运25年见证“黔货出山” 每日速读
- 多家外国商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_每日看点
- 财经深一度|促消费、扩就业、助企业——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 天天微头条丨给孩子以心灵滋养,社会需共筑“防线”——多地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必修课”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