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0日讯(通讯员 赵彬 潘有娣 彭素芳)今年以来,蓝山县太平圩镇大洞村积极用好、用活土地流转政策,培养种植大户,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调活,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进入四月,春雨绵绵,特别适宜红薯种植。在太平圩镇大洞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沿着早已翻好的田垄栽种紫薯。他们一边挖小坑,一边将紫薯苗放入坑中,再熟练地用泥巴把紫薯苗的根掩埋好,现场呈现一派繁忙的春种景象。
太平圩镇大洞的红壤是发展紫薯种植的天然沃土。这两年,村里通过引进种植大户,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紫薯产业,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种植户李慧逵告诉笔者,紫薯因其心为紫色而得名,口味甘甜,色泽喜人,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在种植,七月份就可以上市销售,销路根本不用愁。
李慧逵说:“紫薯可做食品加工,紫薯的茎叶可以作为饲料或粉碎用于改良土质,可以说全身是宝。”下一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包收购和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太平圩镇大洞村在县政协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积极用好、用活土地流转政策,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引导村民将闲置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成立紫薯种植合作社,不断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目前,该村已流转土地300余亩,全部种上了紫薯,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000元。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日举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4月26日起恢复开放
- 冷空气难阻北方升温脚步 长江中下游或开启入夏进程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753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066例
- 新华全媒+丨“积极谋划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 京医通运维公司:协商解决期间京医通正常运行
- 最高法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和创新机制答记者问
- 汪文斌:太平洋岛国不是谁家的“后院”,更不是地缘对抗的棋子
- 民政部对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 粤港澳大湾区在甘肃河西走廊认定的“菜篮子”:既有鲜度,又可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