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着腰猫在地沟里,身上的制服被汗水浸湿,手中拿着检车小锤,聚精会神地检查电力牵引机车的重点部件……眼前忙碌的身影,正是中国铁路济南局济南西机务段检修车间电力机车钳工陈志超。
天天和油渍打交道,这份工作并不轻松。5年前,22岁的陈志超刚参加工作,经常被亲人朋友劝换个工作;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逐渐成长为济南西机务段技术一流的年轻技师。5年来,陈志超荣获“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带领团队研发的技术改造成果在全国铁路系统的机车走行部、制动系统、受电弓等关键部位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友眼里,陈志超学习很拼:上班时跟着师傅学,下班后研读资料,厚厚的书翻了一本又一本,油渍和汗渍布满笔记本……为了熟悉检修工艺,他下地沟、钻车底,拆、修、装各类配件,手上的茧也磨得越来越厚。
【资料图】
他知道本领恐慌的滋味。2017年12月,陈志超参加车间举行的新入职人员比赛,原本信心满满,最后竟然连名次都没有拿到;之后,他学习愈发刻苦,常常凌晨两三点还在拆装配件……
凭借这股劲头,他的业务技术突飞猛进,短时间内就从技术新手成长为“老把式”。不仅能在1分钟内完成重达70斤的13号车钩拆装,就连机车检查也能做到游刃有余,更是在2019年和2020年的中国铁路济南局电力机车钳工技能竞赛中连续两年夺得第一名。
有同事和他开玩笑,“一台机车走行部螺丝那么多,松一两颗问题不大,何必那么严格?”陈志超一脸严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就是在消灭想在堤坝上安家的蚂蚁。”
2019年,山东中欧班列行驶时速由90公里提升为120公里,这需要对300多台机车进行小辅修作业,还要对其中100多台机车进行全身拆装维修。陈志超和工友对机车进行维修,首先要拆装位于车头下方重达200多公斤的U形排障器。经过长时间运行,机车的排障器大多变形,最大偏差达到十几厘米。拆下后,又因钢的自身弹性产生一定挠变,这就导致重新组装时无法和车体匹配。“半蹲着拆装完200多公斤重的排障器,整个人都累散架了,难道不能借助什么工具来实现吗?”一连几天,陈志超一有空就蹲在机车前仔细研究……
“志超啊,别看了。这么不规则的大铁块不会有什么电动设备的;再说了,研发是厂家的事,咱们一线工人可弄不了!”老师傅的话反而给了陈志超灵感:他立马找来机车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对设计图纸进行了10多次大幅调整,排障器专用作业平台终于研发成功。有了作业平台,维修工作效率提升了不止1倍。
同事这样介绍陈志超,“作为年轻人,他很少出去玩”。他每天和上千个螺丝打交道,沉浸在机车检修的世界里,总结出防松标记判别法、手检法、“听看摸闻量”等检修作业法。
“机车到点就回来‘体检’,就像人的身体要定期体检一样。”陈志超说。如今,大部分配件的结构以及在整台机车中所起的作用,早已深深印在陈志超脑海里,“闭着眼睛都知道机车零部件的位置”。
而今,年轻的陈志超已是一名“老”师傅。从识别零件、确认配件到熟记各种技术参数,从检车姿势到检车步伐的长度,从手比眼看到呼唤应答,他手把手地教导新员工。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技术能手和业务标兵脱颖而出。
“年轻人就是要吃苦,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中国高铁事业奉献青春力量!”陈志超说。接到新任务,他转身朝机车走去,脚步匆匆……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属医疗范畴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消费者还需谨慎选择
- 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服务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持续提升
- 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世界第一 牵头制定标准体系有助于全球能源转型
- 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 五部门推动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
- 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 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 给盲盒经营活动立规矩会有利于引导盲盒行业规范发展吗?
- 获利模式较为直接 不少创业者选择将开奶茶店作为自己的“第一桶金”
- 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对外贸易增势良好 7月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 各地储备了大量项目 农民群众要求交通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呼声很高
- 7月末各地基本完成了新增专项债券发行 比去年提前了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