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南昌8月19日电 题:江西:种粮大户尝试种植新品种水稻
新华社记者陈春园、熊家林
记者日前在江西农村采访发现,不少种粮大户尝试种植耐旱耐涝的新品种水稻。巨型稻、多年生稻、再生稻……这些水稻新品种科技含量更高、种植的优势和效益也更大。
在江西省吉水县醪桥镇坝溪村,一片巨型稻映入眼帘。当地种粮大户、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于端莲说,今年3月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试种了农业专家推荐的巨型稻,没想到收获不错。
她一共种了63亩巨型稻,产量高的每亩达1200斤。“巨型稻‘体型’高大,不光看相好,还有不少优点。”于端莲说,秧苗要稀栽,一亩地只用1斤种子,田间杂草缺乏光照而长得少,可以节省不少购种成本和打草的人工成本。相对于普通稻,巨型稻更耐旱,水淹深度更大,还适合发展稻鱼、稻虾产业,综合经济效益高。“等明年扩种之后,我还打算搞乡村旅游,吸引人们来赏稻!”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辽市镇辽市村,种粮大户晏增正在田间放水,他试种的1亩多年生稻很快就可以收割了。“种水稻也像种果树一样,可以连续两三年结实挂穗,我种了一辈子水稻,没碰过这种新鲜事!”晏增说,这亩试验田预计产量超过1000斤,多年生稻的抗旱性也不错,连续20多天的高温天气里,一周放一次水就够了。
袁州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高素丽介绍说,2021年袁州区引进了外省的多年生稻品种。如果田间管理好,多年生稻可以越冬,实现“一种多收”,减少了买种、育秧、栽插等生产环节,还能缓解农村人工少、人工贵的问题。
在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31岁“海归”留学生、种粮大户丁旦正在高标准农田里收割再生稻。近5年来,丁旦和他的种粮团队每年种植再生稻的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
谈起再生稻种植优势,丁旦说,第一季稻每年4月栽插、8月收割,只割稻株上面三分之二的部位收稻穗,留稻株下面三分之一的部位,继续对植株和根系施肥,再长出一季水稻,实现“一茬两收”。
“第一季亩产能达1500多斤,第二季在原稻株的基础上,再培育两三个月便可以收割,亩产在300斤到400斤左右,不仅口感好,价格也比普通稻高出很多。”丁旦说,由于再生稻省去了二次培育环节,省时省力省肥,耐涝抗旱性能也更强。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 五部门推动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
- 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 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 给盲盒经营活动立规矩会有利于引导盲盒行业规范发展吗?
- 获利模式较为直接 不少创业者选择将开奶茶店作为自己的“第一桶金”
- 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对外贸易增势良好 7月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 各地储备了大量项目 农民群众要求交通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呼声很高
- 7月末各地基本完成了新增专项债券发行 比去年提前了半年时间
- 提升两地资本市场吸引力 沪深港通交易促进两地资本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 城市商圈是城市最核心的消费区域 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入局 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工具包内产品供给日益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