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光明网讯(记者 蔡琳)“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7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表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刘友宾介绍,全国碳市场自去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的管理框架。
二是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初步显现。通过市场机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
三是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向社会公开碳市场数据造假典型问题案例,切实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四是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为促进全球碳定价机制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刘友宾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并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全球网购渗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华人华侨“反向海淘”推动国货出海订单激增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尽收眼底
- 成交额目前还不算高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逐渐被业内重视 顾客到工厂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 中国经济走过了怎样的上半年?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亮点?
- 上半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17亿元 增速排名全国第二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的企稳回升 哪些原因使中国能扛住这个冲击?
- 早已处于历史疲弱状态的英镑还会继续跌下去吗?
- 上半年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43.1亿元 同比增长6.5%
- 主产区产量下降已持续数月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乳制品价格可能还将保持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