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划定行为红线共享“黑名单” 直播带货戴上法治“金箍”
2021-05-19 08:15:45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

随着网购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自己刷图、看介绍,就从电商平台下单购物,而是需要一些人给予“专业”的推荐和讲解,这也使得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热。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17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88亿,较2020年3月增长1.23亿,占网民整体的39.2%,排名位列各类网络直播用户数量第一位。

然而,在一些人靠直播带货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有不少商家和带货主播利用直播平台在内容审核和监督管理上的漏洞,进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4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商务部、文旅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于5月25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再大也大不过法网,《办法》的出台将为直播带货行业戴上法治“金箍”,有效整治行业乱象。

直播带货“第一大法”

在国内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中,“直播带货风险”系“2019-2020年度十大电子商务法律风险”之一。

记者注意到,早在此次七部门联合发布办法之前,相关部门便在2020年集中发布了一批与网络直播相关的规范。

2020年6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起草制定了直播购物行业团体标准《直播购物经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就直播购物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商品质量要求、经营者管理、直播人员等方面作出规定,该规范是直播购物行业内首部全国性标准。

中国广告协会于2020年6月24日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适用于商家、主播等参与者在电商平台、内容平台、社交平台等网络平台上以直播形式向用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该规范系国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专门规范。

2020年6月30日,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发布了《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和评价规范》,该规范系国内首个针对直播电商从业人员的规范标准。

尽管相关部门集中出台了一些规范,但在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春宝看来,这些规范较为分散且效力层级偏低,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和司法审判机关在处理或审理相关投诉或案件时,只能依据电商法和广告法等具有普适性的法律,因此,迫切需要出台一部有针对性且层级较高的法规,对网络直播行业的各种乱象加以规制。

杨春宝认为,《办法》的出台无疑弥补了这一问题,对该行业主要从业主体各自应履行的义务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是当前规范网络直播营销的“第一大法”。

明确从业者年龄限制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接触到网络直播,除了作为观众,此前也曾曝出有些未成年人被包装成带货主播,用“稚嫩”的话语去推销产品。

关键词: 划定 行为 红线 共享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