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通航产业必须走向创新绿色发展之路。论坛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一致认为,新通航产业风口已至。宜昌该如何抢抓机遇,实现飞跃?
宜昌将产工业无人机
“不久的将来,宜昌也将有本地产的新通航电动工业无人机,为宜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2021国际电动航空论坛开幕式上,沃飞长空总裁郭亮说。
新通航产业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是绿色纯电动,符合国家双碳目标政策。其次是垂直起降,在宜昌的多山丘陵地带,非常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再次是智能化的无人驾驶,这样会大大降低新通航的使用成本。
郭亮介绍,能随时就地垂直起降的纯电动无人机,就像空中的机器人一样,能在空中快速精准完成电力设施巡检、河道状况的巡查、农业山林信息的收集以及地理信息的处理,通过智慧互联网和5G技术的应用,把这些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相应的大数据,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郭亮说,未来公司还将以纯电动无人机为基础,整合国内顶尖的行业资源,打造新通航智慧平台。此平台是一个完整的基于航空器的整体解决方案,既有空中的工业无人机的参与,也有地面多种传感器的集成,最终通过地面设备完成智能化数字化,形成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此前,该公司的相应解决方案和产品在“长江禁渔”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非常看好三峡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聚集优势,将投资2亿元打造电动无人机新通航的智慧平台。”郭亮表示,经过多地考察慎重考虑后最终选择落户宜昌,与三峡临空产业共成长。
打造国内一流基地
“在论坛开幕式上,公司拿到了近20亿元的大订单。”宜昌斯塔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伟兴奋地告诉记者,公司与3家企业签约,将为合作方提供电动飞机螺旋桨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涵道风扇推进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
宜昌斯塔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6月落户三峡临空经济区,今年8月24日,公司首套螺旋桨下线,标志宜昌具备航空螺旋桨生产能力。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电动航空将迎来大发展,也为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航空螺旋桨,是电动航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郑伟介绍,斯塔娜航空螺旋桨技术成熟,拥有几十项技术专利,是被欧美航空界认可的中国品牌。
以先进的航空螺旋桨研发技术为依托,与国内外更多的电动航空整机企业链接合作,将更多的知名电动航空企业引进落户到宜昌,这是郑伟追求的目标。他分析说,电动航空企业更注重合作方的研发能力,斯塔娜航空螺旋桨技目前已取得了中国民航轻型运动类多款机型审定,基本满足了国内大部分机型的需求,为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乘着三峡临空经济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公司将推进螺旋桨、电机及电机管理系统总成研发,从而提高系统推动力,为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宜昌斯塔娜航空产业园打造成国内领先的电动航空研发、生产基地。”郑伟信心坚定。
让汽车展开翅膀一键起飞
“未来的汽车可实现展开翅膀一键起飞!”论坛上,小鹏汇天负责人展现的“新物种”电动航空飞行汽车应用场景,让现场代表深感震撼。
汽车要飞起来,其关键技术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电动航空电池。猇亭籍清华大学教授张扬军建议,宜昌可围绕电动航空飞行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探索宜昌临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宜昌是清洁能源之都,在新能源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和基础,新能源等相关技术的跨界融合发展,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变革。”张扬军认为,航空产业是新能源的战略高地,汽车产业是新能源的主战场,宜昌市拥有汽车产业、航空产业、新材料及精细磷化工等优势产业,未来在此能找到重要的融合点。
张扬军说,汽车产业多年后可能才用到的一项技术,但航空产业现在就要用,那么现在科研人员奔着航空来做研发,作为汽车产业以后发展的一个牵引指标和技术。例如目前垂直倾向的飞行器,需要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为0.5千瓦每千克以上,但这是汽车行业发展到2030年左右才需要的指标。
这些前沿指标和技术,航空产业应用量有限,但是这些技术是可以降维用到汽车行业来,应用范围就可以发生裂变,催生广阔的市场。(刘远新)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