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0日,5辆氢能重卡行驶里程达34100余公里;货运总量9600余吨;碳排放总量为0,累计实现碳减排约9800千克……
日前,天津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在投用“满月”之际,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以氢代油,实现源头减排降碳
9月23日上午,一辆刚刚完成天津港铁矿石运输任务的氢燃料电池重卡缓缓驶入荣程加氢站,在加氢员李建宇的协助下,仅用15分钟便迅速完成了氢能加注工作。随后,这辆汽车驶入荣程钢铁集团厂区装载高速线材,为60公里外的客户送去钢铁产品。
李建宇说:“这一个月来,加氢站一直在高效运转。这几天,我们还将有5辆氢能重卡投入使用。项目运营过程中,每节约1升柴油,就相当于减排2.63千克的二氧化碳。”
自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落成投用后,这样的场景在荣程集团已经成为常态。该项目面向整个氢能产业链闭环操作,从气源到加氢站,再到氢燃料电池重卡车辆、车辆运营,开创了不同于传统物流车和公交车的运营模式,展示了天津市“氢时代”货运的良好开端。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焰峰博士认为,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这种闭环操作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降本,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同时,这种闭环操作也有助于快速打通区域氢能产业链,塑造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为同类型企业,甚至是氢能行业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工程,从而推动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
张焰峰博士表示,从运行首月的情况来看,5辆氢能重卡整体运行数据表现良好,这为替换现有柴油车运力奠定了基础。期待在将来,项目能够实现以点到面,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为京津冀示范城市群乃至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再添“砖瓦”。
先行先试,赋能绿色交通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建设双碳引领、精明增长的绿色交通体系。荣程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天津市“双碳”工作部署,乘着“交通强国”的战略东风,借助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的大趋势,以“安全+智慧+便捷+生态”的“智慧物流体系”,氢装上阵,智促中和。
在项目投用首月实现常态化运输后,荣程氢燃料电池重卡的运输路线还将辐射到河北唐山、张家口、内蒙古、山西,并不断延长氢能源交通运输线路,运输场景将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让氢燃料电池重卡越来越多、越跑越远。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表示,目前,天津市将发展氢燃料电池重卡列为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和深化重点工业企业运输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根据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首月运行情况来看,项目运行平稳高效,减排降碳作用突出,在天津市绿色交通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下一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推动有关方面持续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扩大应用场景开发,为天津市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实现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携手上下游,布局产业链协同降碳
以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开启的“氢”样年华为新起点,荣程集团不仅在降碳、脱碳速度上快马加鞭,在深度、广度上也正全力以赴,携手合作伙伴,拓展上下游减排空间,推动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降碳。
目前,以津南(荣程产品)—市场端静海(卸车后,装载集港产品)—天津港(卸车后,装载铁矿石)—津南(荣程厂区)为主线的天津区域首条闭环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已经成功搭建,荣程正用绿色运输串起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助力产业链节能降耗。
据悉,在新能源氢能布局上,荣程集团一直以市场为导向,联合构建顶层设计,加快建设“41”工程(即1张网、1支基金、1个氢能产业园、1个码头)和4个应用领域(即氢能冶炼、氢运输、氢医疗、氢农业),打造氢能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实验田”。未来,荣程集团还将借助绿色金融,积极探索氢能碳汇交易,尝试氢能项目的绿色信贷业务,努力拓宽氢能企业融资渠道。(李洁琼)
关键词: 天津市 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 交出成绩单 以氢代油实现源头减排降碳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