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里河下游河口生态治理工程建成运营后,目前氨氮污染物削减率约为30%,总磷和COD污染物削减率约为20%,沉水植物和鸟类栖息地得到恢复,在防治水污染、提升巢湖水质方面成效显著。
9月26日,记者从合肥城建部门获悉,通过建立完善环巢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城区一汪清水入巢湖提供关键“生态屏障”。
十五里河入巢湖添最后“生态屏障”
清澈干净的河水流淌,繁茂的水生植被摇曳,灵动的鸟儿时不时飞翔而过……这样的和谐美景,来自于十五里河口湿地。作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自十五里河下游河口生态治理工程投用后,对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发挥了重要的净化功能。
十五里河下游河口生态治理工程北起紫云路,南至环湖北路,河道长约2.6公里,湿地面积约为1000亩,处理水量为30万-40万m3/d。工程采用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手段,创新性借鉴都江堰鱼嘴分流原理,利用闸坝调控系统,保证非行洪期间水质净化,行洪期间河道行洪,同步实现了湿地水质净化、调蓄洪水和美化环境的三重功效。
工程还首次将多塘湿地工艺应用于环巢湖大型河口湿地,采用预处理塘、兼性塘、曝气塘、生态塘和水生植物塘组成的多级塘-湿地系统,并辅助实施水下曝气、水下推流、水下生物膜、水下森林构建等,完成了湿地水质净化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目标。
目前,湿地氨氮污染物削减率约为30%,总磷和COD污染物削减率约为20%,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建立起了完善的环巢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挺水植物面积54亩、沉水植物面积197亩、鸟类栖息地10.7亩,构建了十五里河入巢湖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今年大建设水环境治理投资约226亿元
如今,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形成了横贯合肥西南部的美丽亲水景观廊道,项目实施后取得很好的水环境治理示范效果。经湿地处理后,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对巢湖水体水质发挥正向贡献。随着水环境达标变好,通过环境质量的改善又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合肥坚持“生态立市、环保先行”原则,把水环境治理放在大建设的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治水项目。尤其在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精心做好水文章。
2021年,我市大建设计划水环境治理项目共83项,估算投资约226.6亿元,其中续建35项,计划开工31项,开展前期17项,2021年计划完成估算投资75亿元。(吴奇)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