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养老设施布局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差距,人大代表建议结合老旧城区改造提升福利性用地比例
2022-01-12 14:11:44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规划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城乡地区差异,”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书记王学丽建议,现阶段要加大养老设施布局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撬动市场。

目前,武汉市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用房;中心城区至少新建1所中大型养老中心,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按每张床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补贴,按实际入住人数给予运营补贴……

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存在城乡地区差异

王学丽认为,虽然武汉市在完善区域养老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但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全国养老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规划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城乡地区差异,”王学丽分析说,中心城区寸土寸金需求量大,但可用社会福利性土地少而租金偏高,偏远地区土地量大但养老服务需求少,老人就近养老的意愿与实际供给现状存在一定的矛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质量不高,配套用房大多在分散、边角位置,面积无法达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消防标准要求,建成后设施环境质量偏低、利用率低,老人获得感差。

同时,资金支持政策力度不足。以现有政策为例,武昌区区级养老中心拟投资约4.64亿元,设置床位500张,按照每张床位2万元最高补贴计算床位建设补贴约1000万元,区级财政投入大、负担重;100张床位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补贴为100万元,而“互联网+居家养老”中心辐射式网点也是100万元,相较而言,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补贴力度低。目前,各类养老服务设施采取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大多依赖于政府补贴,但政策补贴发放滞后,养老服务企业垫资压力大,生存空间小。

代表建议结合老旧城区改造提升福利性用地比例

为切实补足养老服务短板,构建完善的区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在区域内自由调配流动,强化设施供给质量,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王学丽建议,现阶段要加大养老设施布局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撬动市场。

“要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提升养老用房配建质量。”她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总体发展势在必行,结合老旧城区改造,在中心城区提升社会福利性用地比例,在老龄化集中的地区规划优质地块,引导品牌养老服务机构聚集,发挥辐射扩散效应,打造武汉特色养老品牌,对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按照老龄人口比例增加适老化、无障碍设施配建,打造适宜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

她建议,新建养老房屋按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和验收,对于未达到消防标准或无法利用的养老用房不予验收通过;鼓励支持综合利用闲置土地或通过替换、出让等方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王学丽还建议,要加大财政支持,提高补贴标准,增加支持养老设施建设的资金比例,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村敬老院、公办养老院等项目建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进政策向养老基础建设方面倾斜,规定养老用房租金最高标准或给予租金补贴,重点支持以床位为主的养老综合体,适当提高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鼓励多方参与新建养老服务设施,优化补贴发放形式,采取年度分段发放,减少养老服务企业长期资金垫付压力,以政策促进养老体系建设完善发展。

“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规划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城乡地区差异,”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书记王学丽建议,现阶段要加大养老设施布局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撬动市场。

关键词: 服务 支持 养老 设施 补贴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