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两年一度的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联谊会在武汉举行,158名稀有血型献血者受到表彰。
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成立于2002年,是武汉地区Rh阴性血型捐献者自愿组成的互助组织。颁奖现场,19人获“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荣誉会员”称号,43人获“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优秀会员”称号,96人获“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热心会员”称号。
“Rh阴性稀有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在汉族人群中仅0.3%。”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负责人沈剑介绍,成员已由成立之初的54人发展到2000余人,形成一支由800余人组成的应急保障队,随时待命献血救人。
稀有血型里的稀有血坚持献血
21岁的四川姑娘陈君瑜,是华中农业大学一名大四毕业生,共捐献了6次全血,献血量达2400毫升。
“大一那年在学校献血后,我才知道自己属于稀有血型。”陈君瑜至今还保留着当时血液中心发给她的短信。
“我是AB型Rh阴性血,在人群中仅占0.3‰,是稀有血型里的稀有,如果身体允许,我要一直献下去。”得知自己血型特殊后,她开始定期去献血,自2018年起,几乎从未间断。
今年8月,陈君瑜和男友一起登记了人体器官捐献。
随叫随到的活血库
荣获“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荣誉会员”的侯晓珂今年31岁,自2016年起,5年累计献血26次,其中捐献全血3200毫升,献血小板33.5个治疗剂量,累计献血量达9900毫升。
2018年,在得知自己血型是O型Rh阴性血后,她加入了爱心之家。她告诉记者, 2016年,她偶然路过街头献血车,听医护人员介绍说当时血液比较紧张,需要更多的市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于是在回单位后,她组织同事们参与了一次团体献血。
在了解到献两次全血的间隔期内,可以参与成分献血。于是,她在献全血的同时,也开始参与成分献血,“我是稀有血型,同时参与献全血和成分血,可以能帮助更多的人。”
2021年1月15日,正在单位食堂吃午饭的侯晓珂突然接到血液中心打来的电话,得知有患者急需O型Rh阴性血小板,立即赶赴血液中心,最终成功捐献2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帮助病人转危为安。也是从那天起,她开始保持清淡饮食,改掉了之前喜欢熬夜、饮食不健康等不良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同事们说她是“随叫随到的活血库”。
自律只为应急献血次次合格
同样荣获“武汉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荣誉会员”的孙建,是武汉数一数二的“熊猫大侠”。19年来他累计献血37次,其中捐献全血7000毫升,献血小板24个治疗剂量,献血量达11800毫升,曾有过多次参与应急献血的经历。“只要接到血液中心的电话,我都是第一时间赶来”。
2007年4月10日,孙建接到血液中心电话:亚心医院心脏移植病人手术急需用血。他毫不犹豫献出了400毫升热血。得知那位患者得到了救治,他的自豪感从心底流出。
2009年端午,在家休息的他接到求助电话:武汉儿童医院一对双胞胎婴儿换溶血症急需换血。他匆忙赶到血液中心,却因为身体指标不合格不能献血,他非常焦急。“临床病人不能等。”
正是这次献血,让他明白了应急献血的重要性。从此,他生活自律,再没有因身体指标不合格延误献血,成了武汉数一数二的“熊猫大侠”。
据统计,“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自成立以来,累计献血达17395人次,累计献血量达26636个单位,献血量年增幅约在8%左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莉 通讯员肖莉娇)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