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李征
使用了40多年的水壶,停留在凌晨1点的时钟,若干本已卷边的“毛著”选集……一个个老物件,陪伴“党史爷爷”王明林学习党史的寒来暑往,也记录着这位85岁老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岁月无痕,老物件留迹。位于黄石市沈家营社区二楼的“红色印记”“党史爷爷”王明林旧物陈列展,让人追昔抚今,见证他漫漫党史学习之路。
“这是部队1956年发的水壶,用了40多年,看到水壶,就想起部队的雷厉风行,战斗精神、革命精神不能忘,水壶永远不能丢。”11月25日,王明林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个水壶一直陪伴我的军旅生活,退役后,在黄石原市公交公司工作期间,也总是随身携带。”
1955年至1974年,在军营19年间,王明林收集100多枚毛主席像章。“在那个年代,朋友、战士之间见面,互赠毛主席像章,就是最珍贵的纪念品。”最喜欢哪一枚?王明林脱口而出:“1967年,总政治部发给解放军排级以上干部的那一枚,上面印有金光闪闪的‘八一’两个字。”
陈列柜一角,还摆放着王明林在部队期间的学习书籍和笔记本。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一本,是1952年出版的《人民歌唱手册》,泛黄的书页,书脊快要散落。王明林说:“年轻时在部队,喜欢唱歌,唱得最多的是红歌,小册子上的歌都能从头唱到尾呢!”
1967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歌曲选》,1969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青年时代,这些“毛著”就是王明林常常放在口袋、案头和床头的书籍,常常翻看、背记,已成为一种习惯。有两件纪念品已经50多年,却保存如新,一件是1970年12月,湖北省军区颁发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四好连队代表大会”纪念册;另一件是武汉军区颁发的第五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暨第三次四好连队代表大会代表证,当时他作为7333部队参谋参会,并获奖。
白色防尘罩下,一台老式收音机已经非常陈旧。王明林说,上世纪80年代没有电视、电脑,这是他买的第一台电器,一早一晚,听听新闻,也可以听到英雄故事、战斗故事。
一副眼镜、一个水杯、一个台钟,王明林伏案学习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时钟的指针,停在了凌晨1点。王明林说:“看书、抄笔记,常常到半夜,这个时钟提醒我,不要太晚,不能影响明天的工作。”
专家点评
水壶、时钟、收音机、像章、毛著、纪念证,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党史故事,镌刻着风雨岁月里向阳生长的点点足迹;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老党员的故事,诉说着半世纪以来他的初心、情怀、坚守和奋进。这个当初的少年,如今已是85岁耄耋之年,但初心依旧、信念弥坚,没有一丝改变。这些物品,虽在时光流转里泛黄陈旧,仍陪伴着主人,静静见证着百年大党波澜壮阔的过去和风华正茂的现在。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尹旦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