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余瑾毅、通讯员裴霓裳)老人的一个善举感染了下一代人,同时给两位角膜盲症患者带来光明。在生命落幕之际,无偿捐出眼角膜和遗体,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今年64岁的武汉人陈定国平日温和善良,乐于助人,是同学和朋友眼中的“老好人”。邻里之间遇到困难,陈定国定会搭把手。偶然之下,陈定国萌生了想要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想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留下皮囊为后人为社会做贡献。”陈定国向妻子提出此想法后,妻子表示赞同,并与其一道决定要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今年4月,夫妻俩一同在武汉市红十字会签署了捐赠志愿书。
今年6月,身体不适加重的陈定国被确诊为胃癌四期,即使在情况极其不乐观的情况下,陈定国也没有放弃治疗,乐观豁达的面对疾病。8月31日,陈定国因胃癌医治无效去世。经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评估,其两片角膜均符合临床移植条件,至少可以帮助两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今年29岁的婷婷(化名)家住黄冈,20年前开始右眼就出现胀痛、视力下降、眼红、畏光的症状,但一直没有做过系统治疗。直到近一个月来,婷婷感觉右眼疼痛加剧、视力下降明显,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右眼角膜溃疡穿孔,如不及时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将面临失明危险。
幸运的是,婷婷入院当天,就等到了一片角膜源,而这片角膜就来自陈定国。陈定国的另外一片角膜还将帮助一位角膜白斑的患者重见光明。
深受父母影响,陈定国的女儿也在人体器官捐献网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我要跟随父母的脚步,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以往由于角膜供需不平衡,大多数人得不到治疗,最终耽误了治疗时机,”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明维说,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受、倡议和推广角膜捐献这一公益事业,角膜盲症患者等待时间正在逐渐缩短。
据了解,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成功实现角膜捐献600余例,帮助1000余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