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生动物来敲城市的“门”,我们该如何应对?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放致力于解答这个问题。近几年,王放带领学生们深入观察城市中的野生动物,通过B站平台科普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以热爱与力行讲述着自然的故事。
处于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一线的王放再次让我们的视角转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亚洲象北迁牵动着每一位网友的心,我们认识到野生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应重新审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善之方。
针对野生动物保护,首先,应继续加大对违法捕杀野生动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今年8月17日,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对张某、王某、丁某三人违法捕捉野兔行为进行“罚金+赔偿+公开道歉”的处理。不论造成生态环境损失多与少,凡是触碰法律的红线,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如此,他人方能引以为戒,严于律己。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放在采访中表示,他对同学们最大的要求便是做一个具体的课题,但心里需要装着整个世界的变化。王放带领的研究团队追踪一个个具体野生动物的背后其实是其对中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关注。这启示我们应该对野生动物保护持长远的眼光,我们每保护一只野生动物,便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带来多一份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应多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给予相关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同时也关注学生群体,让更多在校生参与到相关研究中,激发创新思维,让其通过身体力行体味生态保护的魅力。
除此之外,创新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亦意义重大。我们要借时代之势,得百世之利。王放将众多科研成果浓缩成一个个颇具趣味的短视频中,便是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意科普。这种方式很容易抓住年轻人的眼球,简洁利落,容易理解。同样,将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与H5、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多种互动形式齐飞,多倍参与感迸发,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保护野生动物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广博思想的指引下做扎扎实实的功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个人守法、团队创新、部门引领,认真抓好每一环节,方能更上一层楼。
来源:荆楚网
作者:冷杭(重庆大学)
指导老师:刘海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