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9月10日,武汉市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举措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武汉市近期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快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旨在促进企业围绕“高级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现代化”目标,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符合产业政策,建设期内(最长不超过两年)设备投资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按照生产性设备购置与改造投资的8%给予最高不超过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对符合产业政策,建设期内(最长不超过两年)设备投资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生产性设备投资及研发投入总额的8%(其中研发投入不超过设备投资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获得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或者融资支持的投资项目,按照省级支持资金额度的20%予以奖励。对认定为全球灯塔工厂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市级标杆智能(链主)工厂的企业,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市级智能化改造的示范项目,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加大先进装备在技改中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积极扩大先进设备更新,结合武汉市产业创新特点和产业化能力,对运用武汉市工业智能化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中的先进装备,实施智能化改造且符合支持标准的项目,相关产品支持比例由8%提高至30%,单个企业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培育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平台。鼓励构建智能化改造产业生态,支持工业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落实“实施咨询诊断平台奖励”政策,每年通过考核对诊断平台实施奖励,单个奖励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鼓励企业对标实施技改。对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国家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双创”、绿色工厂等试点示范的企业,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比照省级政策支持标准给予资金奖励,推动企业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技改转型升级。
武汉支持企业通过技改做大做强。对实施技术改造后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工业企业,获得省级奖励资金的,武汉市按照1:1配套支持;支持“零增地”技改,继续执行“零增地”技改政策,允许“零增地”技改项目先建后验、按需报审、容缺后补;优化技改审批程序,积极推进实施区域评价制度、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等措施,实现工业技改项目从取得规划设计条件到获取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间原则上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常态化落实技改支持政策,改革专项资金每年度一次性计划、集中受理、集中审核、集中拨付的传统办法,实施企业技改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即可申报,即报即审,定期落实。加大技改融资的支持力度。将现有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和成长性工业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重点向技改项目倾斜。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