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顾同学,从河南三门峡到学校报道。在外打工的父亲自驾14小时赶回家,给女儿准备了4床被子。顾同学感动的说,父亲背着的是沉甸甸的爱。是的,这爱之所以沉甸甸的,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父亲对女儿离家求学的不舍,更有着对她更深的期望。希望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女儿能够带着梦想的行囊,去追逐属于自己未来的精彩。
父母永远牵挂着远行的儿女,所以,每一次的别离,总是一段纵有千般不舍,却又毅然送孩子们前行的场景。动身的前夜,总有着父母彻夜不眠忙碌准备的身影;赴校的车上,总是塞满了再也装不下的家乡风味。可即便不舍,他们决不想自己成为儿女追寻梦想的羁绊,正如背着20斤行李送女儿入学的父亲所说,“为了孩子的未来,分别是必须要走的过程”。所以,当每一次的远行,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挽留,甚至是总要替我们准备好外出的行囊。毕竟,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我们能展翅高飞。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让孩子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点。分离不是儿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它只能是每一个追梦人加倍努力的催化剂。当郑渊洁的父亲问他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久时,他表示只要父母都活着,就会一直写下去,而父亲却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就一直活下去。”在你的眼中父母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而在父母眼中你就是他们全部的人生,你的梦想和追求,是他们最好的寄托和安慰。为了自己,更为了父母,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的追寻自己的未来,更没有理由让着宝贵的人生一事无成。
最好的状态,是让父母看到你的努力和进步。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要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豪情,更要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埋头苦干。踏入大学校门,是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当生活不再“被安排”,新鲜的乐趣与挑战一拥而上,焦虑、迷茫和渴望变得格外具体,不再是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小想法,而是每天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选择。但要记住的是,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浪费,努力是奇迹的别名,正如《二十不惑》里梁爽的“一万小时定律”那样,当我们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将努力做到极致的时候,奇迹的产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进入大学,意味着和父母的别离,但在这别离之后,你有着多种可能,在这多种的可能中,唯有总体上不断上进的生活才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生命姿态。“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小别离大期望,带着梦想的行囊向未来的生活出发,趁着青春的朝阳,以昂扬的斗志尽力拼搏,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稿源:荆楚网
作者:镇冰(荆州松滋)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