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东京残奥会闭幕。
13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用速度与力量标注人生的高度。
为国出征的湖北残疾人运动员袁伟译、章莹,7次出战,交出优异答卷。
不畏强手、挑战极限,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诠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残奥精神。
他们是竞技的勇士,更是生命的强者。
袁伟译:泳池圆梦揽获金银铜
8月26日晚7时许,男女混合4X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项目决赛,前两棒中国队都处于劣势。
游第三棒的袁伟译,一跳入泳池便拼尽全力、奋起直追,一举实现反超来到首位。
最后,中国队打破世界纪录,蝉联该项目金牌。
谁能想到,3个小时前,袁伟译还参加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上午预赛成绩排名第一的他,遗憾与奖牌无缘。
放下包袱,自我挑战,一场接着一场拼。
袁伟译在东京残奥会上,共参加了4个项目角逐,为湖北揽获一金一银一铜。
21岁的小伙子,新一代的“无臂飞鱼”,接过了老师何军权的衣钵。
时隔13年,湖北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再次登上残奥会最高领奖台。
2008年9月,来自我省荆门的著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何军权,第三次在残奥会夺冠。
翻看博客留言时,何军权突然发现有位湖北老乡袁洪林发来的一段恳切留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
袁洪林是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人,8月20日,他8岁的儿子袁伟译不慎触电,双臂截肢。
孩子未来的路怎么走?彷徨焦虑的袁洪林,偶然在北京残奥会电视直播中看到何军权的壮举,心头突然亮堂了,鼓起勇气向何军权请求帮助。
从此,何军权与袁伟译结下不解之缘。
在何军权的鼓励下,袁伟译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第二年,经何军权的介绍,全国残疾人游泳冠军李丰强成为袁伟译的游泳启蒙教练。
从第一次跃入泳池,袁伟译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仅仅40天后,他就代表恩施州参加湖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摘得一枚银牌、两枚铜牌,一时引起轰动。
2013年,袁伟译被选拔进入省残疾人游泳运动队。2015年4月举行的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首次代表国家队参赛的袁伟译,斩获一金一银。
从小离开家人参加训练比赛,在何军权、李丰强和队友们帮助下,袁伟译学会了独立生活,灵活用脚刷手机,一点不比寻常人慢,连滑板都玩得极顺溜。
“你是最棒的!”从两年前袁伟译参加国家队集训,一直到东京残奥会,身在湖北的何军权一直鼓励着他,悉心指导。
今天的袁伟译,实现了出征前“突破自己、赛出风格”的承诺,圆了一个大大的梦想。
章莹:赛出个人最好成绩
“虽然没有摘得奖牌,但他三项比赛都赛出了个人最好成绩,非常棒!”章莹的教练张婷说。
阳光自信,总是带着一股劲儿,残奥会轮椅竞速赛场上,章莹斗志满满。
章莹今年22岁,大冶市殷祖镇人,年幼时因一场意外,落下终身残疾。
2013年,通过层层选拔,章莹入选省残疾人轮椅竞速队。这成为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重要时刻。
开始是师姐,后来成为教练,张婷对章莹的印象是:比赛有狠劲,但性格有些腼腆,不爱和陌生人交往。
这样一个“腼腆大男孩”,18岁参加亚洲残疾人青年运动会,就获得两金一银,崭露头角。
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在赛场上实现人生价值。
“从国际赛场归来,章莹的变化特别大。”张婷回忆,当时她明显地感觉到,章莹更了解自己与世界强手的差距在哪里、奋斗目标在哪里、梦想是什么,训练更自觉、更刻苦,更爱琢磨。
“一双手如两只桨,一桨划起坚强,一桨划起希望。”大冶诗人邹晓群曾为章莹写下一首诗《我向你致敬,孩子》。
在外训练比赛,章莹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奶奶是他最牵挂的人,尽管时常电话联系,但他还是希望残奥会结束后,回家乡多陪陪奶奶,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顾拜旦曾说,奥运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对于人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一次运动会,对于残疾人的意义,远远超越运动本身。
袁伟译、章莹的励志传奇,将激励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出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通讯员 何莉莉 白丽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