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自编古玩拍卖“剧本”坑骗183人 犯罪团伙诈骗服务费380余万元
2021-08-28 08:16:02 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

自编古玩拍卖“剧本”坑骗183人

犯罪团伙诈骗服务费380余万元  10人获刑3到15年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张理晶 通讯员余月 立青 实习生徐银霞)注册公司,精心编制文玩藏品拍卖“剧本”,通过雇人摆拍、自卖自买等手段设置环环相扣的剧情和话术实施诈骗,先后让183名被害人落入文玩藏品拍卖陷阱,涉案金额高达380余万。近日记者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10人诈骗团伙分别被判处3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

“朱先生您好,我们是××文化公司,对您的明代永乐青花龙纹瓶藏品十分感兴趣……”2018年4月,朱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客户经理,称朱先生在网上晒出的藏品正在升值,买方市场热度高,邀请他带着藏品到公司进行商谈。

朱先生到该公司后,客户经理向朱先生展示了公司的年度报告、成交藏品案例,还提供了报价网站和拍卖宣传画册、客户藏品等。

“上个月一位私人收藏家收了一件类似的青花龙纹瓶,达到六位数的价格!”公司的鉴定师告诉他。朱先生感觉该公司比较可信,当即决定与公司签订委托拍卖服务合同和展览服务合同,并缴纳了委托服务费。

随后的两个月内,该公司告诉朱先生,他的藏品被带到了北京、深圳、珠海、香港等多地参展。朱先生不时收到藏品展销、拍卖的现场照片,甚至有外籍客户一度想买下自己的藏品。

有一天,朱先生突然接到该公司打来的电话:“朱先生,您的藏品被海关扣留了。”

眼见合同期将满,买家没有着落,自己的藏品还被海关扣留,朱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番纠结,他要求终止协议,退还藏品,但服务费却打了水漂。和朱先生同样遭遇的还有183人,他们的藏品无一交易成功,缴纳的服务费全都有去无回。其中许多人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相继报案。

硚口区法院承办此案后,法官向百余名被害人了解情况,发现该公司的套路如出一辙,首先通过网络广告、电话等途径接触,接着邀请被害人到公司进行“专家鉴定”,以很高的估价金额吸引被害人签订委托拍卖服务合同,之后以服务费、鉴定费、咨询费、定金、藏品包装广告等事项向被害人收取高昂费用。

法官走访发现,该公司实际并未按照与被害人签订的合同履行实质性拍卖、展销服务,公司业务员去北京、深圳、珠海、香港等地参加的实际上是无实物藏品、无真实买家资源的展览、拍卖活动,文化公司甚至聘请外籍人员冒充“感兴趣的买家”,通过正规拍卖公司自卖自买,伪造藏品展览、销售、拍卖现场,整个过程全部是“自导自演”。

经查,犯罪团伙有10人,先后注册两家公司,骗取每名被害人3000元至15万元不等的服务费,涉案金额高达380余万元。

今年1月,硚口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以诈骗罪依法判处10人3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各处罚金。一审宣判后,4名被告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近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关键词: 自编 诈骗 万元 余万元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