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梅慧香、程书林)8月25日,在武汉市举行的2021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启动现场,新洲区将军山获批成为武汉市首批碳中和林基地。这标志着“碳中和”将与新洲区市民的生活紧密链接,市民可通过在碳中和林基地造林护林来抵消碳排放指标。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零排放”。我国公布的目标是,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新洲区将军山碳中和林基地,基地土壤条件和交通可达性较好,适宜乔灌木生长,总面积达1000亩。据将军山碳中和林基地负责人介绍,将军山作为碳中和的载体和平台,将选择固碳能力强、宜栽易活、生态防护功能好、经济价值高的乡土型树种,用来营造碳中和林。
“将军山碳中和林基地以枫香、油茶、乌桕和木荷等树种为主,在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上,兼顾农民致富,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助推乡村振兴。依托多种造林方式,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新洲区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护科科长胡立介绍。
据估算,此次揭牌的碳中和林基地,通过植树造林再次形成森林后,30年内平均每年可吸收1000吨左右的碳排放量。而一个成年人每年呼出的二氧化碳约为0.33吨。照此计算,碳中和林平均每年吸收的碳排放量,相当于3000个成年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划定碳中和林,是武汉市在发挥森林碳汇作用的积极探索与尝试。未来,新洲区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寻找更多的地块用于营造碳中和林,通过植树造林,抵消单位和个人开展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城市生态作出贡献。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