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8月25日,武汉市召开创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近年来,武汉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绿色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交通低碳化,助力碳中和 ”工程。
一是打造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工程。基本建立以国铁枢纽为节点、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体系。
轨道交通方面,快速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打造地铁城市”工程。截至目前,9条轨道交通线建成投运,运营里程360公里,在建里程200多公里,基本形成覆盖“三镇”、通达“新城”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常规公交方面,坚持优先发展绿色公交,实施新能源公交车替换工程。2017年以来,按照800辆/年的速度,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替换工程。目前,全市新能源公交车4985台,占总数(10029辆)的48.73%。今年计划再更新纯电动公交1000车辆,今年底,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将占总数的50%以上。以10米的柴油公交车碳排放量50吨/1辆/年为例,仅更换1000辆纯电动车,碳排放量将减少达5万吨/年。
慢行交通方面,坚持共享理念,实施共享单车治理工程。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由以前的103万辆调减至58.9万辆,共享单车市场逐步由“拼投放数量”向“拼服务拼管理”转变,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短途绿色出行需求。
二是推进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工程。武汉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成投用,实现对公交车的实时监控调度,科学调整公交运力结构,科学安排营运班次,降低燃油消耗,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今年3月,武汉市出租车汽车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正式启动。围绕行业监管、企业管理、中心化调度、司机接收端、乘客服务码小程序、第三方多元开放等六个方面内容展开建设,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三是实施港口码头节能环保工程。先后拆除长江干线239个非法码头219个、规范提升20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搬迁拆除码头29个、关闭10个;长江、汉江18个危险货物作业码头问题整改实现销号。累计腾退岸线30余公里,补植复绿滩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作为内河城市,武汉市首次出台绿色港口建设技术标准。从水、气、固体废弃物、节能和清洁能源、有害物防控、减灾防灾等六个方面,对武汉绿色港口建设做出具体规定,以提高岸线、能源等主要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污染排放,实现港口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目前,武汉港口码头岸电系统已经实现全覆盖。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