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即日起,“红马甲”的“爱心剪”,将走进汉阳154个社区
2021-08-21 23:01:05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

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李浩

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8月21日,武汉市汉阳区开展全区社区特殊群体义剪理发志愿服务活动。在一个个老旧社区内,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拿起剃头刀,走入不便出户的老人家,理清千丝万缕的满头银发。

“红马甲”将手艺送入老人家

汉阳区五里墩街五福里社区,是由数个企业家属楼组成的老旧社区,居民楼没有电梯,身患疾病、独居、空巢的老人居多,老人理发成了难题。

今年80多岁的佟爹爹是该社区居民,也是空巢老人,由于腿脚不便,佟爹爹走起路来十分困难。“有一次出小区过街办事,佟爹爹只能一步步挪着走,300米的路他走了半个小时。”社区工作人员徐志翔告诉记者。

8月21日上午,志愿者李玲和杨森身着红马甲,拎着理发工具包和消杀防疫物品,来到了佟爹爹家中。“年轻人,请把我的头发都推光!”看着佟爹爹已长到一寸高的头发,当他说自己一直是光头时,李玲和杨森才知道,佟爹爹已经4个月没有理发了。

一手拿着剃头剪,一手拿着梳子,三下五除二,杨森重复着炉火纯青的理发手艺,一边理着发,一边跟佟爹爹聊着天,逗得老人直乐呵。10几分钟后,佟爹爹满头“不像个样子”的银发剃掉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铺开地垫,摆好座椅,李玲和杨森又来到住在一楼的段婆婆家中。84岁的段婆婆腿部患有疾病,无法自主行走,段婆婆的女儿和李玲将老人搀扶到座椅上,杨森给老人系上围布,再次拿出了剃头剪。

由于年事已高,听觉功能出现衰退,段婆婆无法与人很好地沟通交流,但性格“乐天派”的杨森,面对这位沉默的老人,义剪全程都带着欢笑和热情。理发完毕,李玲端起一面镜子,段婆婆看着镜子里自己清爽的形象,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

“谢谢好人,为人民服务!”虽然段婆婆此时还搞不清楚为她理发的是何人、从何来,全程也没有跟李玲、杨森交流,但当她真诚地竖起大拇指时,这两位志愿者的心反而更被温暖了。

为做志愿司仪再次拿起剃头剪

得知此次义剪活动,杨森第一个报了名,准备重操老本行。几年前,他自己经营着一家理发店,至今已有20年理发手艺的他,也是理发师中的“老司机”。后来,他认为自己更适合“动嘴”的工作,便转行干起了司仪。

“1998年,我还不到20岁,当时刚学会理发,就给抗洪的官兵志愿理发,从此,我心中就有了成为志愿者的念头。”杨森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去年疫情期间,他曾为周边的几十位邻居义务理发,还参与了运送物资等志愿活动。

“现在,我加入了汉阳区的两个志愿服务队,不止是义剪,不论在哪里,不管干什么,我都会上。”杨森说。

李玲是汉阳区心劢社工服务中心、经典美容美发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也是此次义剪理发师。在采访中,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经营美容美发企业已有24年,企业刚刚成立时,她就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

从最初在店里打出告示“老人免费理发”,到收集周边行动不便的老人相关信息后,一家家上门免费理发,再到社区广场上“摆摊”理发,李玲的奉献坚持了20多年。

去年,汉阳区民政局得知了李玲的善举后,邀请她和她的志愿服务队伍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登记注册,从此,她的爱心团队便有了“名分”,也能更精准地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汉阳区民政局和志愿者协会会给我们培训,也会有更多志愿帮扶活动让我们参与。”李玲说。

对于此次汉阳区社区特殊群体义剪理发志愿服务活动,李玲告诉记者,目前她企业里30余名理发师,个个都是志愿者,将倾力成为汉阳特殊群体的“爱心剪”。8月19日为社区特殊群体义剪理发志愿服务活动首日,当天已在五里墩街的5个社区服务20人。

据悉,在汉阳区民政局的组织下,该活动将持续7日,8月19日为活动首日,涵盖汉阳区11个街道,31个社区,累计为154名特殊人士提供义剪理发服务。

关键词: 即日 爱心剪 154个 汉阳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