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男婴体内没有“免疫部队” 9岁姐姐捐出造血干细胞救弟弟
2021-08-13 07:46:19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出生不久的男婴,被确诊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即没有任何免疫力,外界一点“风吹草动”对他都可能是致命的,只有尽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孩子的免疫系统才能救命。经过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血液肿瘤科、精准医学实验室等多科专家的携手救治,姐姐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在小男婴的体内植活,小宝宝8月11日康复出院,迎来新生活。

“泡泡男孩”周围全是致命威胁

2021年4月5日,一对湖北夫妻迎来了二宝——一个可爱的小男婴,父母给他取名为嘉嘉(化名)。嘉嘉出院后几天,妈妈张晴(化名)发现他有点咳,后来检查发现孩子患上了新生儿肺炎。

奇怪的是,嘉嘉肺炎好多了,但白细胞指数仍然过低。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治医师刘欣,恰好在当地医院新生儿科帮扶。她敏锐地意识到,孩子可能有血液方面的问题,建议转院。4月23日,刘欣亲自随救护车,将嘉嘉护送至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请来血液肿瘤科医生陈智会诊。多科专家讨论后,高度怀疑嘉嘉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在该院精准医学实验室做了基因测序等相关检查,确诊了嘉嘉为SCID患儿。

该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熊昊介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儿身体里的“免疫军队”是缺失的,外界随时充满着致命的威胁,连母亲一个亲吻,都可能招致致命后果,往往出生后不久就会因严重的感染而夭折。美国电影《BUBBLE BOY》(《泡泡男孩》)中,男主角吉米生下来就缺乏免疫系统,不能暴露在自然环境下,也不能跟任何人有肌肤接触,只能生活在为他度身定制的无菌“大泡泡”里。患儿只能尽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帮助重建孩子的免疫系统。

张晴和丈夫走访国内多家大医院,访专家、查资料,经过多方比较和权威专家推荐,张晴夫妻回汉,决定在武汉儿童医院尽快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我愿意救弟弟,打针也不怕痛”

要移植,首先面临要找合适的供者。移植团队在中华骨髓库、全国脐血库寻找供者,但均不理想。经过讨论和检测,专家组建议9岁的姐姐作为供者,进行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嘉嘉的姐姐萌萌今年9岁,平时打针还偶尔会掉眼泪。但听爸爸妈妈说,弟弟得了很严重的病,全家只有自己能救他,小姑娘马上表示:“我愿意救弟弟,打针也不怕痛。”

6月,嘉嘉住进了血液肿瘤科,萌萌也随后开始打干细胞动员针。“女儿平时很好动,又怕疼,但是进了医院后,非常配合医生。几个小时躺着不动,也没叫一声疼。”张晴说。

7月2日,来自姐姐体内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输入了嘉嘉的体内。“弟弟,我可是你的救命恩人,长大要听我的话哟!”萌萌稚气的话,惹笑了在场的医护人员,爸爸妈妈却掉了眼泪。

这时的嘉嘉只有两个多月大,这么低龄的患儿也意味着高风险。移植期间,嘉嘉先后出现反复高热、皮疹、吐奶、咳嗽声嘶、拒奶、腹泻、肛周破溃等状况,但在医生的悉心治疗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一天天康复起来。移植30天后,嘉嘉成功出仓并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

“幸运遇到好医院好医生,才有今天好的结局”

8月11日,嘉嘉康复出院。“宝宝得了病很不幸,但是我们又很幸运,在老家遇到刘欣医生,到儿童医院又遇到新生儿内科的医生王劲,还有血液肿瘤科优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护团队,医德医术都很好。”张晴说。

该院精准医实验室主任何学莲介绍,SCID是遗传相关的免疫缺陷病的最严重类型。如果孩子出现早发、严重、反复的感染及发育不良,家长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进行基因检测。这样的家庭如果再生育孩子,妈妈一定要做产前诊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瑾毅 通讯员高琛琛)

关键词: 男婴 体内 没有 免疫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