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地铁隧道“突发”涌水涌沙险情!深夜“双盲”应急抢险演练动真格
2021-06-21 00:45:39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袁永华 杨杭杭

6月20日凌晨1时,武汉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至拦江路站越江隧道突然发生涌水涌沙险情。随着警报发出,武汉地铁三支专业维保抢险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大批抢险物资、设备随即运抵,至凌晨3时许,险情得到彻底控制……原来,这是武汉地铁集团开展的一次“双盲”应急抢险演练,极目新闻记者全程参与。

这次应急演练的主要内容是模拟隧道涌水涌沙险情处置。此次双盲演练没有脚本、没有预演,事先不通知参演单位演练内容、地点和时间,旨在考验各单位在实战状态下快速反应、协同联动和现场处置的能力。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演练贯穿从抢险指令下达到险情处置完毕的全部流程,并设置多个评分小组,针对参战单位响应速度、物资调度、现场组织、处置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演练过程中,除完成规定动作外,为更加贴近实战场景,结合过去抢险的经验,还穿插设置了电源短路、设备故障、更换注浆设备等随机环节,以检验参演队伍在各种复杂、不利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参与演练的是中铁十一局、上海隧道、中铁一局三支专业维保抢险队伍。其中,中铁十一局本次演练出动随车吊1辆、拖车1台、工程车3台、指挥车辆1台,人员40人。主要设备物资包括水泥4吨、水玻璃1吨、磷酸0.4吨、AB液1吨、堆胶1组、双液注浆机2台套、齿轮泵2台套,以及其它抢险工具若干,完全按照实战需求来进行。

至凌晨3时,演练完成。全程参与演练的武汉地铁集团董事叶万敏在现场进行的总结点评环节指出,本次应急演练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三家维保单位均在半小时内做到了人员、物资抵达现场,并迅速投入战斗,确保了演练各环节执行到位。三支队伍各有亮点,也都还存在不足,事后要针对演练的情况继续认真总结,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叶万敏指出,安全无小事,防患须于未然。演练是为了实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泪、少流血。他强调,应急处置要紧紧围绕“小、快、灵”来进行,确保实效。比如这次演练有单位开来大吊车、大卡车运输抢险物资,“看起来很好看,有气势,但我们要注重实效,不要搞花架子,试想,大吊车、大卡车在实战中,特别是城市交通高峰期,能跑得快吗?能最快抵达现场吗?所以以后要改成小皮卡送物资,这样才能确保快速。”叶万敏还敏锐地指出,有应急抢险单位带来的注浆机太大,需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这在实战中可行吗?方便吗?所以我们的设备也要不断优化提升,举个例子:我们的抢险注浆机,要一个人能背着跑的那种型号才行!”

武汉地铁桥隧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陈聪介绍,随着运营里程和服役时间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土建结构病害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武汉现有的6条越江隧道,其埋深大、里程长,结构形式复杂,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明显,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为确保运营安全,除了应急演练,桥隧公司自2020年12月起,组织3家维保单位,持续开展6条越江隧道专项整治工作,以5个中间风井,52个隧道洞门、15个联络通道等薄弱位置为重点,除了常规的渗漏水等隧道治理,专项整治重点把结构安全和隧道环境提升放在首位,特别是26个顶部环梁未完全封闭的洞门,为消除涌水涌沙风险,全部重新进行浇筑加固处理。

为充分激发各维保单位劳动热情,专项整治以劳动竞赛的形式进行,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点奖励。截至当前,专项整治施工共投入人员约2000人次,经过半年多的持续治理,隧道内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为后续抗击汛情等风险增加了一道坚实防线。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突发 涌水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