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27岁主持修建唐山铁路,41岁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茅以升,38岁扛起建设钱塘江大桥的重任;梁思成,41岁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
30到40岁,是工程设计人员大显身手,出创意、获成果的黄金年龄。
如何培育出一支有活力、有朝气、有创新力的中青年一流人才队伍?6月18日,在中南设计集团2021年人才工作大会上,一些新探索引人关注。
“两条腿”走路引数字人才
在中南建筑设计院科研设计中心大楼19楼,该院工程数字技术中心青春气息爆棚——
16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有的穿着个性潮牌,有的端着网红奶茶,活像走进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室。
工程数字技术中心主任张慎不到40岁。2018年该中心正式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在工程设计软件研发等领域探索,助力集团加快“数字基建”转型升级。
设计院大多是建筑设计或土木工程专业,数字化转型急需编程、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人才。怎么办?
自主培养和社会招聘“两条腿”走路。通过校企联合,工程数字技术中心建立院士专家、博士后及研究生工作站,将联合培养的博士、硕士转化为正式员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科技会展等宣传研发成果,招揽社会研发人才。
张慎认为,好的团队最重要的是让其平凡的队员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此,该中心从内部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体系,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通过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灵感,并在设计院重大项目中检验科技研发成效,打造“科学与艺术齐飞,学术共生活一色”的人才团队。
“数字画像”找到人才
为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中南设计集团下属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省建研院”)在员工“云培训”上做文章。
目前,我省工程检测技术人员超8000人,检测员上岗证书三年有效,培训上岗成为各工程检测单位刚需。为此,省建研院搭建了“省建研院网上教育一体化管理平台”,收录了行业所涉及的275个规范标准、分业务类别的23小时理论及实操视频、3万多套标准化试题,并开发了教师、学员、培训管理端口。
针对在线教育培训痛点,平台引入线下真实场景,通过承办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能力评价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加强检测行业人员实操能力演练,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
在大数据支持下,省建研院可通过学习自主完成率来评估课程质量,用测评数据分析学员能力短板,通过岗位和人员“数字画像”打造千人千面的数字化培训模式,为行业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提供数据支持。
盯住名校育“好苗”
中南设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认为,要建成科技型领军企业,必须推动人才理念由集团化管理向市场化服务转变、人才工作由“量”的扩充向“质”的提升转变、人才建设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人才追求由个人价值实现向厚植家国情怀转变,培养一批“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中南设计人。
为此,中南设计集团始终秉持人才长远培养理念,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大价值投资,作为企业百年系统工程来抓,以长远眼光,以大企业、大事业的胸怀培育人才。
如何从源头锁住优秀生源?校企共建是抓手。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2017年划入中南设计集团以来,出台了《优秀在校生定向培养管理办法》,对国内“双一流”高校在籍本科生或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其学制期间的学费由公司全额承担,并发放生活补助。同时,该院还对顶级高校应届毕业生采取免试签约政策,除给予10万元入职奖励外,还提供双导师带徒制,加速新员工职场历练和成长。目前,一批来自顶级高校的优秀员工已成为该院核心业务领域的主创力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天纵 通讯员冯西辉 刘安宁)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