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荣海
通迅员 黄晓东
温馨私密的心理咨询室,无声表达的心理沙盘,带音乐疗愈功能的放松椅……在东西湖区花城社区的心理服务室里,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东西湖区民政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专业、完善、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缩影。
2020年,武汉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胜利,但疫情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影响依然有待恢复。随着经济生活的逐步稳定,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疫后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东西湖区民政局积极筹措联动多方资源,把社会心理服务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基层社会工作整体布局,先后支持常青花园、径河街、新沟镇、吴家山的多个街道社区落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着力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专业、完善、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
社区开起心理咨询室
家住常青花园的李阿姨(化名),疫情期间老伴因感染疫情去世,导致她经常情绪低落,每天坐在家中不愿出门,也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内心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不知道和谁说,时间长了也就懒得说了。”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心理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心理社工李老师通过多次入户走访、陪伴倾听等方式,为她作心理疏导。渐渐地,张阿姨的内心被“打开”了,从回忆当年和老伴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经历疫情后到现在的生活,开始走出家门和周围邻里打招呼聊天。
有心事,无人倾诉,无处倾诉,时间久了就容易变成“心病”。为满足疫后广大群众对心理健康的服务需求,东西湖区民政局依托街道社区搭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居民身边的心理健康“服务圈”,在各街道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心理疏导。截至今年5月份,已经开展社区入户走访469人次,重点个案服务80余次,小组工作39场,社区主题活动15场,服务区域覆盖人群近16万人。
让“高大上”的心理咨询接“地气”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东西湖区民政通过联合项目执行机构武汉市东西湖区予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专家讲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心理专业设备的使用、心理团辅活动技能、静观减压、沙盘团辅等不同类型的社工赋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了25场心理服务培训及督导,培训人员600余人次。同时,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联合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开展心理科普宣传、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此外,该区还不断加强队伍业务培训,邀请高水平心理专家及社工师等专业人士为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学相关方面的专业辅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务技能培训。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如果求助者不“登门问诊”,心理咨询师很难将服务精准传递给咨询者。为了让更多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群众能够打消疑虑,接受心理咨询服务,东西湖区运用社会工作+心理服务的服务思路,组织引导心理咨询师走入社区深入网格,融为社区的一份子,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需求,让“高大上”的心理咨询接了“地气”。
自2020年以来,东西湖区通过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介绍和科普宣传资料,通过对接中国社工联合会等专业资源,率先在全市开设线上“AI密友”(心理语音智能程序)+社区安心云课堂(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小程序,搭建线上心理服务公共渠道。同时,心理社工加入社区网格群,主动为广大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