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名企名校名城携手赋能 “武汉金融城”汇聚英才筑高地
2021-06-12 12:15:56 来源:荆楚网 编辑:

5月21日,“武汉金融城”名企名校名城“三名”共建活动在江汉区启动。(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孙永军 实习生 张华杰 通讯员 朱素芳、潘宇翔、王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名企、名校与名城携手,将激发无限活力与动力。

5月21日,“武汉金融城”名企名校名城“三名”共建活动在江汉区启动,名校育才、名企用才、名城爱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金融企业及相关行业代表齐聚一堂,校企城签订共建协议,并为“武汉金融城”发展献计献策。

各方携手为“武汉金融城”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通讯员供图)

名企 名校 名城

江汉,因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老汉口的发源地,楚中第一繁盛处。从汉口开埠的洋行鼎盛,到传统金融机构抢滩落户,再到新金融业态齐头并进,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大商埠,如今已孕育出全省唯一一个千亿级别的金融产业集群——“武汉金融城”。

筑巢引凤栖,金融聚英才。当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的业界专家、菁英学子们,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长江证券等知名金融机构的领军人物们,携手赴名城,共同搭建名企、名校、名城共赢发展的平台,为“武汉金融城”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首届武汉金融城高层次人才分享会。(通讯员供图)

携手 破局 发声

在“首届武汉金融城高层次人才分享会”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坦言,作为具有财经特色和优势的知名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助力武汉金融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定位为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如设置‘计算机+金融’双学位,开设‘金融科技班’,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产学研联合,实行金融机构与高校‘双导师制’,培养应用型人才;利用‘3+1’本硕连读项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胡宏兵介绍。

这种“高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切中金融机构的市场需求,也令长江证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葛晓明格外兴奋。

“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规范化、数字化,这让我们的用人需求也发生变化,胡院长所言,恰恰在解决这个问题。”葛晓明说,金融行业是一个人力和智力高密集型行业,金融企业的发展及其战略目标的落地,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队伍,人力和资本一样,都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他相信,“武汉金融城”精英荟萃、活力四射、魅力无限,会有更多高端的国际化人才聚集于此。

武汉大学金融系大三在读学生张依然畅谈对“武汉金融城”的认知和期许。(通讯员供图)

用才 育才 爱才

据悉,武汉市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成立13个重点工作专班,包括“武汉金融城工作专班”,助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江汉区建设“武汉金融城”,让“金融”功能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江汉区提出支持金融业发展的“金融十条”等政策,围绕安居、保险、奖励等多个维度做好“招才引智”。

“当一个城区竭尽全力去回应时代和青年人的呼声,助力青年人圆梦的时候,作为时代弄潮儿的我们,也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建设武汉金融城的一砖一瓦,去成为点燃武汉金融之火的点点星光!”武汉大学金融系大三在读学生张依然,在题为“金融未来”的脱口秀环节如是说。

各方合力打造武汉金融城“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江汉区委区政府与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武汉人才集团、汉口银行、建信财产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更多专项合作,助企引才、助才圆梦,合力打造武汉金融城“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

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新时代的江汉,具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强大的创新能力、完善的产业体系,是各类要素资源加速集聚的天然“聚宝盆”。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创新创业的空间前所未有,是名企名校名城携手合作、共赢发展的沃土,也是广大学子及校友成就事业、创造伟业的理想之地。江汉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深与企业、高校的交流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实现新的发展。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中共江汉区委区政府主办,中共江汉区委组织部、武汉金融街管委会承办。启动仪式后,江汉区还将开展“三名”共建系列活动:名企“校园行”、名校“企业行”、人才“走江汉”、“菁英江汉”金融企业直播节、“烟火江汉”龙虾节等,为“武汉金融城”聚集资源、搭建平台、汇聚力量。

知名高校金融专业学子现场聆听“武汉金融城”蓬勃发展的声音。(通讯员供图)

关键词: 名企 名校 名城 携手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